既不是人才浪費也不是大材小用 博士當中小學教師越來越多

最近,博士進入中小學當老師的新聞衝上“熱搜”。有人覺得博士到中小學任教是一種人才浪費,有人覺得中小學也需要高學歷人才。對此,專家表示,教育的複雜性遠遠高於其他很多行業,需要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參與;高學歷人才進入基礎教育行列能促進教育發展提質。但是,學校在招聘時不能“唯學歷論”,而是應該綜合考慮應聘者的能力、品德等各方面因素。

既不是人才浪費也不是大材小用 博士當中小學教師越來越多

李毅正在給小學生們講解“科學小實驗”

既不是人才浪費也不是大材小用 博士當中小學教師越來越多

孫鑫博正在講授《紅樓夢》專題課

■現象

中小學教師都得碩士及以上學歷

進入招聘旺季,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出現在中小學校園應聘者行列中,其中不乏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大多數中小學,“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幾乎是教師入職的基本“門檻”。比如:北京八中10月底剛剛發佈的招聘公告中,在“學歷條件”一欄,對應屆畢業生和在職教師及社會人員的要求均為“碩士及以上”;北大附小招聘語文、數學、體育教師各1名,任職條件明確“2022年應屆碩士畢業生及以上學歷”;海淀外國語教育集團對學科教師要求“具備全日制院校(師範類)本科及以上學歷,有普通話等級證和相應教師資格證”,明確“研究生、博士生優先”。

各中小學公開的教師信息中,博士學歷的教師也不在少數。比如:北京市一零一中學具有博士、碩士學歷教職工100餘人,其中不少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名校。

“博士老師”的工作有什麼不一樣嗎?記者採訪了兩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中小學老師。

李毅:“當老師最重要的是責任心”

職務:北京二中經開區學校一年級教師

學歷: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博士

一個紙杯,一點泡泡水,一起吹出“泡泡龍”認識無處不在的空氣;幾塊彩色黏土,捏成小球,將“原子”組合成“分子”;通過蠟燭的燃燒,觀察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在李毅的課堂上,孩子們的驚歎聲、歡笑聲溢出課堂,孩子們在玩樂中把對科學的好奇心裝進了心裏。

今年9月,北京二中經開區學校開學,迎來首批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李毅加入這所新學校主要承擔行政管理工作,但她又不捨得課堂,便在一年級的課後服務時間裏開設了《科學小實驗》課堂,豐富學生的課後服務選擇。

2010年,李毅博士畢業成為教師,教過高中數學、高中化學,教小學一年級還是頭一回。在她看來,與高中比起來,小學的教學難度一點兒也不低。“教高中生,難的是講清楚知識的生成過程,分析清知識點的邏輯;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你得讓課堂足夠有意思,讓孩子們能夠坐得住。”

幾個月過去,李毅開始慢慢摸出了一些小門道,課堂要多提供互動體驗;使用小紅花、小貼紙作為獎勵,引導孩子們自覺維護好課堂秩序;在語言上,也要與低齡段的孩子實現同頻。

簡單的玩樂背後有巧思。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李毅在玩樂中注入了很多知識點。比如,她將高中階段的原子、分子知識提前介紹給一年級的孩子。“不能小瞧孩子的理解力。”李毅説,很多面向低幼兒童的繪本中,已經有相關知識的滲透,只要方法得當,小孩子也能聽得懂。當然,這些知識都經過了她的“降難度”處理:用黏土搓一個小球是氧原子,兩個球粘到一起組成一個氧氣分子;通過氧氣再拓展到氮氣,帶領學生進行知識點的遷移。

一節實驗課不僅僅侷限於一個學科的知識,李毅還努力將其他學科的知識納入其中。比如,觀察蠟燭在密閉空間的燃燒,在引導學生認識氧氣在空氣中含量時,她也會引入分數的概念。

感受:博士經歷成為教學資源

在李毅看來,博士得到的系統學術訓練、培養的學術研究態度,都成為了自己的教學資源。“孩子們想要做科學家,我會告訴孩子們做科學家需要一份執着的心、堅忍的意志和品質,在研究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從自己的經歷出發,孩子們也更有共鳴。”

從教這麼多年,李毅越來越覺得,作為教師,學歷不是最重要的,責任心才是。秉承着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格,她一直在路上。

孫鑫博:“老師要有持續學習的開放心態”

職務:廣渠門中學高一年級教師

學歷: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

當老師是孫鑫博的一個夢想。

“小學時候寫作文,我就寫想要當老師。”孫鑫博笑着説,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在求學的每個階段都能遇到好老師,給自己的人生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在此期間,給她影響最大的是高中語文老師。這位老師敏鋭地發現了孫鑫博身上的文學造詣,引導走上了古代文學研究的道路。“在我還沒有發現適合自己發展方向的時候,我的老師發現了。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不一定有我的老師那麼優秀,但是如果能給幾個、哪怕一個孩子帶來一些影響,我都覺得很好了。”她説。

當了老師之後,孫鑫博慢慢領悟到,對學生髮展方向的精準指導來自於對學生的細緻瞭解,背後是耐心和愛心。

畢業第二年,孫鑫博就被委以重任帶高三畢業班。高三學生,學業壓力大,心理負擔也大。孫鑫博既是學生們的老師,又是學生們的朋友。空暇時間裏,除了幫助學生們進行學情分析,她還是學生們最好的傾聽者。面對那些在卸下防備、坦露心跡的孩子們,她總是給予温柔的勸解和耐心的陪伴。

孫鑫博博士研究方向是明清小説,對《紅樓夢》有着比較深入的瞭解。對於很多高中生來説,這本被納入必考範圍的大部頭是個難啃的“硬骨頭”。為此,孫鑫博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圍繞書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元素為學生開設講座,幫助學生深化對作品的理解。慢慢地,學生對《紅樓夢》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越來越多的學生拿着筆記來找孫鑫博討論、分享,閲讀不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源自內心對文學探究的興趣。

感受:博士學歷並非加分項

在孫鑫博看來,博士畢業來當高中老師,一點兒都不浪費,特別是在博士階段的學術訓練為耕耘一線教學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當然,博士學歷也並不是百分百的加分項。孫鑫博説,自己屬於非師範專業出身,沒有接受過教學理論、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訓練,如何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轉化成學生需要的東西,經歷了難熬的磨合期。“這需要不斷地學習,向同事學習、向學生學習,保持終身學習的開放的心態,不斷完善自己。這大概既是當老師的挑戰,也是當老師的樂趣。”

■專家觀點

中小學教育需要高層次人才

博士進中小學當老師是否屬於“大材小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博士進中小學當老師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種現象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後的正常社會現象,與當下大學生就業的狀況有直接關聯。近年來,我國博士教育穩步擴招,尤其是2017年之後,每年擴招近萬人,博士畢業生的人數也大致呈穩步上漲的趨勢。如此一來,不僅是中小學,大多數行業的從業人員總體學歷都是有所提升的,這是一種漸趨普遍的現象。

“從古至今,都是當地或一個年齡組中相對優秀的人才能夠擔任。現在,這些優秀的人拿到更高層次的學位,去中小學當教師,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教育的複雜性遠遠高於其他很多行業,需要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參與。”儲朝暉説,過去幾十年的教育發展顯示,在同一個時段中,越多優秀人才進入教育行列,教育發展得越好,高學歷人才進入基礎教育行列能促進教育發展提質。

儲朝暉也表示,學校在招聘時不能僅“唯學歷論”。“學校在選擇教師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教師的能力、品德等各方面因素。”他説,從教師自身來講,博士進入中小學,也並不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而是要儘可能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用自己學科知識功底和研究能力,引導學生走進更廣闊的世界,進而促使自己終身不斷成長。

博士能長期紮根基礎教育嗎?引才之後如何留才?對此,儲朝暉表示,中小學在引入更多高學歷教師後,要在管理和評價體系和機制上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儘可能發揮這些教師的作用,挖掘教師身上的潛能,併為他們搭建更好的發展平台,讓教師能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中小學教學相結合,開設高層次選修課,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等,讓教師在不斷髮展中收穫成就感。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牛偉坤 李祺瑤

流程編輯:u025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9 字。

轉載請註明: 既不是人才浪費也不是大材小用 博士當中小學教師越來越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