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被困鐵籠山,姜維為何能夠輕易殺死郭淮和徐質
背景:蜀漢延熙16年秋,姜維起兵20萬,大兵出陽平關再度伐魏。這一次,發生了著名的兵困鐵籠山的故事。司馬昭,這個後來路人皆知的人物,也差一點斃命。為什麼沒有斃命呢?一個是因為山上發現泉水了,另一個是因為郭淮這個人物出現,趕來救援,而且是用計策來救的。這個計策就是郭淮使用了反間計,把姜維的援兵成功地策反了。
這裏分析一下,姜維在這次出兵伐魏當中,為什麼從一開始失敗之後,又能成功,不過在成敗關鍵之際,最後是被殺得大敗而歸,很悲哀。儘管如此,姜維還是一個人物,在如此慘敗之際,還能空手接箭,反殺郭淮,真是一個人物。在這次出兵當中,前面是用計殺了徐質,後面是被郭淮用計策反迷當了,反而落得一個孤家寡人一樣大敗而歸。總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逆轉呢?這裏主要探討兩個重要原因,一是用計勝算的可能性,有多大?二是姜維不認識到自己可以用重金來勾結迷當,搞一個蜀漢與羌兵聯盟,敵方也可以如此。
首先分析事情經過
這種結果説明,兵者,確是一種詭道也,而且是戰機稍縱即逝,兵不貴久。這個教訓猶在,南宋也發生了韓世忠大意困金兀朮於黃天蕩故事。
戰爭很殘酷,不是敵人死,就是自己亡。這個時候,更要從失敗當中總結經驗教訓,從而使戰爭或者是戰局發生驚天的逆轉,取得成功。蜀漢延熙16年秋,姜維再次征伐魏國,而司馬師聞之,問諸將,計將安出?誰可以前往呢?這個時候,徐質應聲而出,他説願意去。徐質以勇猛而著稱,的確,打仗也需要這種勇猛,但不僅僅是勇猛。
勇猛,僅僅是一個為將之道的一個方面,更為主要的是一種大謀劃,即計將安出?有何種策略可以勝算,而不是單憑一種匹夫之勇就可行的。不過,勇猛之人,有勇猛之人的好處,這種人可以打衝鋒,打前站。
從這些角度上來講,司馬師的用人之道,也算不上是一種失敗的,因為戰爭也很需要這種勇猛之人,從而在一開始之間掌握戰爭的主動權。結果也是如此,證明這個徐質也不是泛泛之輩,一出場,就把廖化、張翼打敗。姜維正面打不勝,就是用奇兵奇計策,來一個反敗為勝制敵。反過來説,這個地方不行,那就換一個地方再來打一打,必有伏兵。原來的戰爭地點,據有關資料記載,是發生在一個叫董亭的地方。
其次為什麼司馬昭會中計,或者是徐質一定會來的,也一定會亡的。
因為徐質是先鋒,一定會出場。再説姜維兵敗移兵鐵籠山下寨,以屯兵屯糧為長久之計,司馬昭一定會派人過來,由此引發徐質搶劫糧食的故事。徐質這個兵力分散一半,在狹路相逢之下,勇而無力被殺。
徐質之死,很正常不過了。在戰爭當中,面對敵人的誘餌,能吃就吃,不能吃,就反被吃掉。而徐質一死,姜維立馬偽裝成魏兵來劫營了。這個時候,要注意,司馬昭住兵的地方,應該是在鐵籠山的正前面,姜維的兵,是在鐵籠山的後面。很有趣的是,他們都對鐵籠山不熟。否則接下發生的司馬昭這六千兵馬被逼困在鐵籠山,結局不是這樣。
再次分析郭淮為何被殺。
司馬昭被困鐵籠山,而他大哥司馬師是魏國執掌兵權的人,自然會發兵來救。他派出的是一個老將郭淮。在戰爭當中,最為重要的是獲得信息情報,然後是怎麼樣想辦法化不利為有利,化敵為友,出奇制勝。郭淮是老將知道援兵很重要,自己是一個援兵,需要解圍司馬昭;而羌兵迷當也是一個援兵,必須首先制服他們才行,才有勝算的可能。
在制服迷當之後,以羌族之兵夾雜魏國之兵,迅速地直擊中軍帳,很厲害,姜維沒有料到這一手,結果,倉皇而逃,只拿了一把弓也沒箭。結果郭淮一見,來一個將對將的追殺,這場戲實在是有點窩囊呀,這是對於郭淮來説,就是如此。在他功敗垂成的時候,結果更出乎意料,在姜維空弓無箭拉空弓偽裝射擊響了十次之後,姜維空手接箭,反射郭淮應聲倒下死了。這説明,在窮途末路之際,還是古人説得好,窮寇莫追。如果是這樣,結果郭淮是大勝而歸的。但是,為將者,最應該做的是派兵去追擊,而不是自己以為能來去追擊。
總結一下
司馬昭兵困鐵籠山這一出精彩故事,也引出一個用計無常、用計無窮之道。首先是姜維用計,計殺徐質;然後是郭淮用計,計殺姜維。尤為可笑的是,姜維用錢收買迷當這些羌族之兵來援助,焉不知對方也有這一手?這説明姜維這個信息情報工作做得不到位,不知道迷當之人,如果知道這個人是這樣,不如殺之,不要這個援兵吧。
姜維既然在此前後紮寨了,那麼也應該對這個鐵籠山做一個調查,瞭解,不能因此粗心而大意。如果先前發現這裏有山泉,再怎樣,也要發展一個強攻為上消滅司馬昭。原來的一些記錄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有文字記錄説徐質追殺姜維的時候,被困在鐵籠山,像後來的司馬昭一樣,只不過發現有水後,用木箱木軌道運兵下山,所以安然無恙。真的是,在急切之中,有計策。而在這種急切之中,也沒有辦法發現拜地出泉水來求生的故事。
司馬昭兵困鐵籠山,可以與諸葛亮的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的故事相比的。假使諸葛亮與姜維的計策更加周詳一點,司馬父子不在了,這個晉朝,也就沒有了,魏國可能還就是曹操子孫的天下,不能被司馬滅之。《三國演義》上説這是天意,其實,是一種人謀的不足之處。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正是如此。用計無窮,或者是計出無窮,也要被這個道約束,有這個道的支撐,這個計才能勝!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