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左右,我國開始破格錄取一些天才兒童,提前進入大學深造,後來還引發了一股“神童熱”。而其中,有一個叫做田曉菲的女孩,13歲便被北大錄取,幾年後又留美深造。卻在學成時,選擇更改國籍留在美國。還嫁給了一個美國老頭,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1971年,田曉菲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大學教授。因此,田曉菲小時候就受父母薰陶,開始接觸詩歌創作,文字積累越來越多。
在她小學時,就曾出版過詩集。後來又結識圈內名人,獲得很多人的稱讚。甚至很多當時的知名作家,都與田曉菲素有來往。
田曉菲13歲時,因出版物眾多,文學造詣高而被北大發掘。最終,她被破格錄取。在北大的學習的那幾年,田曉菲依然展示出了驚人的才華。
在她16歲,北大建校90週年時,她為北大創作的《十三歲的際遇》一文,甚至被選入了中學教材。
其中有一句:“沒有什麼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繫之舟。”更是被很多學子記在心中,當做勉勵自己的標語。
在北大的那幾年,田曉菲見到了自己的偶像——海子,還得到了海子的欣賞與誇讚。稱她若是能堅持創作下去,一定會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
受到鼓舞的田曉菲,對於詩歌創作這條路,更加充滿信心。但三年後,田曉菲得知了海子卧軌自殺的消息。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打擊,還因此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
無法接受偶像隕落的田曉菲,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根本無法創作。對於她來説,海子不僅是自己的偶像,更是親切鼓勵自己,支持自己創作的前輩。
但為何,當初讓自己堅持的人,最後反而沒有堅持下去呢?田曉菲想不明白。
當她終於從陰霾中走出來後,田曉菲更加重視創作的意義,與表達的內涵。後來,除了進行詩歌創作,田曉菲還譯製了不少文學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
20歲時,田曉菲選擇赴美留學。1991年,田曉菲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的碩士學位,隨後又前往哈佛大學,繼續攻讀文學博士。
1998年,她成功取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成為了哈佛曆史上,最年輕的一位博士。然而,當人們以為她會報效祖國的時候,這位年輕的博士,卻選擇留在了美國。
這是因為,她在讀博期間,遇到了她的導師——歐文。歐文是哈佛大學的一名教授,比田曉菲大了整整25歲。但他和田曉菲很談得來,兩人十分契合。
田曉菲被歐文的温柔體貼打動,在主動表白後,二人談起了戀愛。最終,田曉菲決定加入美國國籍,和歐文留在美國。1999年,他們走進了婚姻殿堂。
然而,面對田曉菲的選擇,並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很多人覺得,當時國家大力培養人才,是為了這些高端人才,能夠為祖國發展作出貢獻。
面對外界的質疑,田曉菲顯得並不在意。從2000年開始,田曉菲受哈佛邀請。留在哈佛擔任教授,與自己的丈夫一起研究文學,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誠然,我國像田曉菲一樣的出國精英並不少。但仍有很多人選擇回國,為祖國建設發光發熱。對於這些無條件回報祖國的人,我們應該懷有敬意。至於田曉菲做得對不對,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今日話題:
你認為田曉菲做的對嗎?
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