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為何秦國以一打六,竟然還取得完勝

我們知道古代的國家,如果在雙線作戰的情況下,往往會顧此失彼,最終被打死。比如當年的金國,因為夾在蒙古和南宋之間。既要應付蒙古的進攻,又要提防南宋的打擊。所以説完全處在一種顧此失彼的狀態。當金國受到蒙古的猛力衝擊的時候,南宋在南邊釜底抽薪,取消了對金國的歲貢。最後金國不得不和蒙古講和,回過頭來打南宋。但是打南宋又沒有打得贏,接着,蒙古在滅掉花刺子模以後,又回過頭來打金國。金國顧此失彼,實在應付不過來,最後終於滅亡了。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為何秦國以一打六,竟然還取得完勝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非常普遍。可是為什麼?戰國末年的時候。秦國以一打六,竟然輕易就把六國給滅掉了呢?為什麼秦朝沒有顧此失彼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秦朝的地域條件很優越。
秦朝處在西邊,而且有函谷關這樣一個關口阻擋。這樣的情況下,秦朝其實就不是以一對六,而是以一對一。因為六國都在它的東邊。當他在打一個國家的時候,不會擔心別的國家採用圍魏救趙的方式,打他的大本營。
秦朝之所以有這樣有利的地勢,首先得益於當年秦穆公把西戎那一片全部擱平了,西戎不會對秦朝產生任何威脅了。其次,秦惠王的時候又滅掉了巴蜀。滅掉了巴蜀,不但獲得豐富的糧食,而且還消除了巴蜀對秦朝的威脅。可以説秦朝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了。
秦朝的這種優勢,在六國中都是不具備的。當年孫臏之所以能夠圍魏救趙,打敗龐涓,就是因為魏國不具有這樣的優勢。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為何秦國以一打六,竟然還取得完勝
其二,六國不敢互相幫助。
六國並不是認識不到互相幫忙的重要性,當年他們也做過合縱,也就是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但是最後因為相互利益的關係,互相之間都在扯皮。也就是説,當那些諸侯國在互相合作的時候,他們同時也在想着怎麼從別人那裏挖一點好處過來。最終這個聯盟很快就解散了,合眾並不能夠取得成功。
再舉個例子,比如説著名的邯鄲之戰。當趙國的邯鄲被包圍起來的時候,趙國人也向楚國和魏國求救了。他們也行動起來了,把軍隊拉出來了。但是軍隊駐紮在邊境上的時候他們就沒動。主要是看雙方究竟打成什麼樣?然後根據情況再做決定,總之,並沒有真心想幫助。
還有一點,就是他們不敢互相幫助。為什麼説他們不敢互相幫助呢?因為當時秦國很強大。當秦國在攻打別的國家的時候,如果他們前往幫忙,肯定就會受到秦國的強力打擊。而且秦國在打仗之前,還分別向這些國家發過通牒,説你們不準幫忙,如果誰要敢幫忙,接下來我就收拾誰。
趙國之所以要和秦國打長平之戰,就是因為趙國接受了韓國的上黨郡。從某種意義上説,他這就是在幫助韓國,秦國當然不服氣,要打他了。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為何秦國以一打六,竟然還取得完勝
其三,秦國擒賊先擒王。
當時在六國諸侯中,最強大的是趙國。趙國通過胡服騎射,變得非常強大。後來又南征北戰,打敗了樓煩、中山等國,又打敗燕國、魏國等,可以説強盛一時。
因此秦國先打趙國。我們剛説了,趙國是因為接收了上黨郡,秦國很不高興,所以才打趙國的。實際上,這只不過是秦國的一個藉口而已。就算趙國沒有接受上黨郡,秦國也是會先打趙國的。擒賊先擒王,把趙國打下去了,其他的諸侯國就不敢隨便和秦國作戰了。大家都會想,趙國那麼牛,都被秦國打成那個樣子。自己的實力顯然不足以挑釁秦國。所以這些國家怎麼敢和秦國對抗呢?
總之,秦國看起來是以一打六,但在實際的作戰過程中,每次基本上都是以一打一。而秦國的戰鬥力又那麼強勁。那就是以強凌弱。也就這樣,秦朝最終把六個國家各個擊破。以至於在打最後一個齊國的時候,齊國幾乎是束手就擒的。由此可見,這六國已經被嚇成什麼樣子了。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0 字。

轉載請註明: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為何秦國以一打六,竟然還取得完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