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近期,國產球鞋暴漲的消息多次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以一雙參考發售價為1499元的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球鞋為例,價格被標到了近5萬元。4月6日,現代快報記者從球鞋平台上看到,相關國產球鞋已經被平台下架,但其他系列的國產球鞋仍有溢價的情況。
△ 平台中球鞋溢價的情況
最新:被炒高價格的國產球鞋已下架,但平台仍有球鞋溢價數百元
4月6日,記者在某球鞋平台上看到,此前報道中出現的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安踏哆啦A夢聯名休閒板鞋白黑款等球鞋均已顯示“下架”。該平台公開表示,網傳球鞋的價格均由平台賣家設定,且在賣家設定的價格下並無買家成交或極少有買家成交。目前,針對這三款賣家所標價格波動過大的球鞋,已進行下架處理,並對3名涉嫌惡意影響商品標價波動的賣家採取封禁措施。
△ 平台中球鞋溢價的情況
不過,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除了此前報道中提及的球鞋,仍有其他系列的球鞋存在溢價的情況。以李寧韋德之道8棉花糖炫彩為例,它的標價為1169元,但在9193個求購記錄中,有人以1979元、1799元等不同價格求購。另一款李寧韋德之道8自由女神綠的標價為859元,求購價格則有1399元、1499元和1799元等。
南京一名“95後”球鞋愛好者王奇(化名)告訴記者,他今年3月曾在官網以1299元購買一雙國產球鞋,後來在球鞋平台上以1900多元的價格賣了出去。“賺了幾百塊錢,不能更多了。”王奇説,他後來又以1599元購買了一雙國產球鞋,“現在價格已經是2200多元了。”
內行揭秘:有些球鞋是賣家亂標價,不一定有人買
王奇接觸潮流球鞋已經有5年左右了,他説前兩年炒鞋的情況很嚴重,一夜之間可以賣出翻倍的價格,但是近兩年的價格已經屬於正常的球鞋市場了,“通常一雙球鞋,轉手能多賣1000元就很幸運了。”王奇説。
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以前球鞋愛好者炒Aj和椰子的時候,就有炒國產球鞋的了,並不是近期才出現的“新鮮事兒”。不過,國產球鞋發售得少,玩的人也很少,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王奇説,“這次網上傳的那幾雙球鞋,是賣家亂標的,實際上並沒有人買。”
△ 球鞋平台的公開回應
記者瞭解到,所謂球鞋溢價的過程是,部分球鞋愛好者通過官網、線下門店抽籤預購,在購買到一些限量款之後,有的選擇自穿,有的選擇賣出,賺取中間差價。在球鞋平台上,手中有球鞋的賣家可以自主標價,如果買家十分想要購買,在數量很少的情況下,球鞋會賣出比實際更高的價格。
△ 李寧專櫃
線下市場調查:國潮興起,引發消費者對國產品牌更多關注
記者在採訪中還走訪了南京多家大型商場的國產品牌球鞋店,記者看到,店內的國產球鞋價格在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球鞋的種類也比較豐富。
在南京江北一家商場的國產球鞋店內,工作人員小陳告訴記者,店內的球鞋、衣服都是正常銷售的,她對炒鞋的情況不太瞭解。她還説,這兩年國產運動品牌都賣得很不錯,款式也比之前出新,所以説價格也比之前高了一些,“不過店內是不同價位都有的,有中高端的,也有平價的。”
△ 韋德之道8
在新街口商圈的一家李寧專櫃內,售貨員告訴記者:“我們家生意一直很好呀,最近也會有一些炒鞋的人來店裏。韋德之道這款鞋已經出了好幾代,從第一代開始就非常火,基本一上架就沒賣沒了。每一代都有不同的顏色,有些顏色會好賣一些,有個別顏色來説銷量一般。這款鞋是限量銷售的,目前我們店裏銷售的這款1399元的綠色韋德之道8代已經斷貨,只有用來展示的這一雙。”
隨後,記者又來到安踏專櫃,兩名售貨員一直在忙着給顧客試鞋和衣服。一名售貨員表示,這幾年受國潮的影響,店裏生意一直很不錯,最近確實更好一些了。
△ 特步專櫃
知名球鞋博主:想通過炒鞋一夜暴富是不靠譜的
知名球鞋博主answer824表示,其實國產球鞋的大多數都是正常價位的,只有體量很小的一部分會出現高溢價的情況。這部分的高溢價國產鞋雖然體量小,但是市場關注度非常高,容易產生傳播效應。
近年來,消費者對國產品牌喜愛度更高,球鞋的二級市場中也出現了“國產球鞋熱”,尤其是受歡迎的鞋款曝光量增加,市場價格也隨之上漲。但該博主認為,不一定會有很多人願意花高價購買此類流通率很低的老款球鞋。
answer824告訴記者,炒鞋此類行為在球鞋二級市場時有發生,但對於絕大多數的球鞋愛好者或者年輕人來説,最好還是不要接觸,“想通過炒鞋一夜暴富是不靠譜的,本身的風險性就很高。”他還表示,有的人花了幾萬元買了鞋子,但最終賣不出去只能砸到自己的手中。球鞋也不是消費必需品,所以大家一定要冷靜和理性地對待。
律師:一些炒鞋行為可能違法乃至犯罪
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丁少曦表示,限量款球鞋在穿着屬性之外具備了一定的收藏價值,所以在購買後會出現少量的溢價情況。球鞋收藏着之間偶爾的小幅加價交易本也無可厚非,但目前炒鞋市場存在借用球鞋“限量”屬性而進行資本遊戲乃至詐騙的情況,這些行為就可能進入到違法乃至犯罪的範疇。
丁少曦表示,比如“職業炒鞋者”吸收大量不特定人羣的資金用於囤積球鞋操盤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再比如有平台或平台商户誇大或虛構持有的限量款球鞋數量,超額銷售後無鞋可發,這種行為可能涉嫌“詐騙罪”。如果生產廠商操控特定限量款球鞋炒鞋的市場,則其有可能違反“價格法”或者“反壟斷法”等相關規定。從金融監管的角度看,在有些“炒鞋”行為中,鞋早已脱離了“穿着”的屬性,在參與者層層加碼,許以高利的情況下,只能由最後一棒的“接力者”吞下苦果。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潘榮 鄧雯婷 文/攝 蘇蕊/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