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12月3日訊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隨着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表示,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聚集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佔比超過40%,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016年到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7820億元。理工農業類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到28.9萬人年,增幅達23%。
近兩年,教育部啓動實施“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峯計劃”和“關鍵領域自主創新五五行動”,立項建設了14個前沿科學中心和11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台,大力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近60%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十三五”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16年至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00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簽訂技術轉讓合同1.3萬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高校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為產業升級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圍繞檢測試劑、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方面開展緊急攻關,共研製出44款檢測試劑盒,獲國內認證17款、國外認證41款,銷售超億份。抗體藥物、蛋白重組疫苗、減毒流感載體疫苗進入臨牀試驗階段,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貢獻。
雷朝滋透露,針對高校科研中的不足,下一步將深化高校科技評價改革,樹立正確政策導向。目前,教育部出台了《關於提升高校專利質量 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提高專利質量就是要擠專利水分、擠專利泡沫,目的是促進成果轉化,提升專利轉化率。同時,特別要破除唯數量、唯論文、唯SCI、唯影響因子,倡導潛心學問、水到渠成的科研生態文化。(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