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敷就止血的金創藥,為何突然消失了?專家:看看原料是什麼

在武俠小説《神鵰俠侶》中,有這麼一個段落:楊過的手臂被郭芙砍掉後,楊過在一陣疼痛中緩過勁來,先是點了自己右肩“肩貞穴”的穴道,接着用布條縛住肩膀,最後在傷口處敷上了金創藥。

金創藥在我國古時確實出現過,俗稱刀尖藥,能用來止血,專治刀斧損傷,相傳金創藥是由清代的一位剃頭師發明出來的,這位剃頭師的手藝並不是很好,常常刮傷顧客的頭部,後來他的一位老鄉好心告訴了他,一種名為龍骨的東西可用於止血療傷,並且好得很快。

剃頭師親眼見過它的療效後,認為龍骨確實了得,並乾脆做起了賣藥師,用龍骨作為原料製造出金創藥,金創藥在清朝時曾一度盛行,民間百姓也都清楚它的配方,那麼一敷就能止血的金創藥,為何突然失傳了?

在晚清時期,山東省福山縣古現村有一個名叫王懿榮的人,王懿榮的祖父王兆琛是嘉慶年間的進士,官至山西巡撫,父親王祖源則官至四川成綿龍茂道,王懿榮15歲的時候跟着父親到了京城,增加了見識。

王懿榮對各種書史都有涉獵,對文物古籍十分着迷,青年時期便在魯、冀、陝等地搜求各種文物古籍,還曾先後拜訪過當時著名的收藏家,早在光緒六年中進士之前,王懿榮就成為了名聞京城的金石學家。

並且王懿榮還善於書法,因書法深得慈禧的賞識,慈禧太后御筆作畫時,常常命王懿榮題志。

光緒二十五年,王懿榮因病去鶴年堂抓藥,買到了叫為“龍骨”的藥材,而王懿榮學識豐富,由於特別喜歡收藏文物,王懿榮看到“龍骨”上奇怪的圖案時,就充滿了好奇,因此進行了研究。

為了破解其中的奧秘,王懿榮還從山東古董商人範維卿那購買了數百片的“龍骨”,龍骨自然不是龍身上的骨頭,當時的百姓根本不懂得它是什麼,後來它被當成了藥材,人們見它有很好的療效,便有了“龍骨”這一名字。

王懿榮經過研究後推測出它大概是殷商時期的文物,而上面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為了保護這一文物,王懿榮以每片二兩的價格買下了當地所有的龍骨,但讓人遺憾的是1900年,義和團攻掠京津,王懿榮和侍郎李端遇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

後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后帶着光緒帝出逃,派出李鴻章等人去議和。王懿榮深知情況不容樂觀,因此寫信給兒子王崇烈,讓他帶着家人以最快的速度離開天津,返回福山。王懿榮則留了下來,東直門被攻破後,王懿榮回到了自家宅子,與繼室夫人和長媳投井殉節了。

《辛丑條約》簽訂後,西逃的慈禧太后風光回到了紫禁城。王懿榮的兒子王崇烈料理家人的後事,為了償還父親生前的債務,王崇烈將家中收藏的青銅器等文物,賣給了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和等人。

此外王崇烈將王懿榮收藏的一千餘片的甲骨文,半賣半送的給了另一個甲骨文研究者、有名的收藏家劉顎。劉顎在得到這1000多片的甲骨卜辭後,又是委託了古董商人去往齊、魯、趙、魏等地方買入了3000多片甲骨,另外從好友方藥雨處買進了300多片甲骨,還特別派兒子劉大紳到河南收購了1000多片。

王懿榮是首個發現甲骨文的人,而劉顎則是第一個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的人,1903年,劉顎在悉心研究甲骨文之後,以石印出版了甲骨文著錄書《鐵雲藏龜》。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漢字,其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都是非常高的。那為什麼甲骨有止血的療效?是因為甲骨文是刻在龜殼、牛肩胛骨或其他動物的甲骨上,其中含有羥磷灰石,還含有少量碳酸鈣、鐵等元素。

人們偶然發現了其功效,誤以為它是特別的,使得不少甲骨文因此被毀,自發現甲骨文後,人們開始注重其收藏價值,於是甲骨便沒有再被當成藥材,但不少商人因此抬高了價格,並且隱瞞了甲骨的出土地點。

直至1917年,近代學者王國維對甲骨文的資料進行了考據,整理出了商王世系表,證實安陽市小屯村是商王盤庚遷都的都城。11年後,在我國曆史學家傅斯年的支持下,考古人員對殷墟進行了首次的發掘工作。

從1928年至1937年,我國先後對殷墟進行了15次的發掘,新中國成立後,隨着武官村大墓的出土,再次開啓了殷墟的發掘工作,到上世紀80年代,殷墟一共出土了15萬片的刻字甲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0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一敷就止血的金創藥,為何突然消失了?專家:看看原料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