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高人一等,即使是平時的學習,也能遙遙領先。
但願望是美好的,估計每個家長都會這麼期待,現實卻是殘酷的。正因為有對比才能顯現出誰是尖子生,如果人人都不及格或者人人都滿分,那就沒有所謂的“學霸”之説了。
其實,家長們是可以通過孩子平時的生活習慣來進行觀察的,以後會不會是“尖子生”一目瞭然,挺準的,好奇的父母不妨對照一下。
1、沒有好處就不學習
有些孩子喜歡在學習上和家長討價還價,無論是平時的學習、做作業還是考試,總喜歡威脅父母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否則就不學習。這一招通常都是考試的時候用。
而父母為了孩子能有一個不錯的成績,大概率會答應要求。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孩子做什麼都要一定的報酬的壞習慣。表面看起來學習成績上去了,實際上,如果有一天物質上滿足不了他的話,後果可想而知。
2、專注力差、拖拖拉拉
不少小孩子,上課的時候都會有分心走神的壞習慣。雖然家長們無法在課堂上監督,但平時的習慣也是能觀察出來的。
比如,放學後回家寫作業,是不是也靜不下心來,不是東摸摸,就是西扣扣呢?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判斷為孩子的專注力太差了。做作業都拖拖拉拉、難以集中注意力,上課的時候就更容易開小差了。聽課質量上不去、作業也馬馬虎虎,自然就很難成為“學霸”了。
3、沉迷網絡、自制力差
隨着網絡的日益發展,電子產品的誘惑力越來越大了。別説是小孩,就連很多成人都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經常沉溺於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的孩子,不僅拼寫、溝通能力會受阻,視力的危害更是無法估計的,更別説是專心學習了。
4、思維單一、不會“舉一反三”
這一點是針對於那些明明很用功卻還是成績不行的孩子,大概率是因為學習方法錯誤而導致的。平時學習,總是老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同類型的習題做得再多也找不到規律,考試的時候白白浪費了好多分數。
這種孩子在生活中也是思維相當單一的,做什麼都一板一眼的,缺乏靈活性,家長要悉心教導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