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言教語
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北京大學中有四個天才雲集的學院,也被稱為“四大瘋人院”。
它們就是數學系、信息技術系、生命科學系、物理系。
雖説北大是一所綜合類高校,並非像清華一樣憑藉理工科出名,但北大數學系絕對是數學高手的雲集地。
能夠進入該系就讀的學子絕非等閒之輩,韋東奕便是其中之一。
山師大附中的張永華老師曾經評價過韋東奕:
與其他參加奧數學習的學生相比,他(韋東奕)對數學的喜愛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
受興趣催使,韋東奕在第四十九、五十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連續兩次拿到滿分成績。
為此獲得了保送北大數學系的機會,就連哈佛也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這位平日低調的男生的確不簡單。
國際奧賽中最傳奇的中國選手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如同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試題難度和高考數學卷不是一個級別。
能夠入選國際奧數訓練隊的人更是可以被譽為“天才”。
而韋東奕更是天才中的天才。
14歲便入選省奧數訓練隊,15歲就入選了國際奧數訓練隊,除了數學外,其他學科的成績也都不差。
不知大家是否瞭解國際奧賽的賽程?
來自世界全國的500名數學高手共同參加為期兩天的競賽,每天的競賽時間是上午9點到下午13點半,共4個半小時,兩天的考試試題共6道。
一般來講,初次參加國際奧賽的選手能夠做對三四道題就已經很不錯了。
韋東奕則創造了記錄,6道題全部做對,拿到了滿分。
據教練張永華老師回憶,國際奧賽的題目確實不簡單。
其中有一道題教練花了三個小時才做出來,韋東奕僅用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這足以看出他的數學天分的確過人,而且思維能力很強。
正因如此,韋東奕成為了國際奧賽中最傳奇的中國選手,他創造的記錄至今還沒有中國選手能夠打破。
是天才,也是人才
正如我們所知,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天才。
但不少天才都未能將天賦兑換成實力,就因為情商低、自理能力差等多種原因被社會淘汰,難以成為祖國建設需要的人才。
還有一部分天才對名聲看得過重,雖然天賦秉異卻缺乏鬥志,甚至不願下功夫學習,以至於最終無法逃脱泯然眾人矣的傷仲永結局。
韋東奕不僅是天才,也是人才。
即使被無數光環籠罩,韋東奕也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他不會任由自己消沉墮落,更不會沉浸在以往的功名中難以自拔。
自從在國際奧賽中奪冠後,韋東奕就獲得了保送北大數學系的資格,這就意味着他無需參加高考就能進入大學學習。
讓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儘管已經獲得了保送資格,韋東奕仍每天按時去學校上課,認認真真的完成作業,從不會缺席每場考試。
在韋東奕看來,自己此前備戰奧賽時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以至於耽誤了語文、英語等科目的學習。
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全方面發展的人才,並非只靠天賦生活的天才。
進入北大深造後,韋東奕更是成為了同學眼中的“怪人”。
大學管理相對高中來講疏鬆很多,北大才子也會在課餘時間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
韋東奕卻從不會將時間浪費在娛樂活動上,他每天都抱着與數學相關的文獻看,解題更是成為了他最大的愛好。
最初,同學們認為韋東奕是個孤傲的人,甚至不少還不負責任地報道稱“韋東奕狂妄自大,瞧不起同系同學”。
可事實上韋東奕只是過於專注而已。
與韋東奕相處多年的同學曾客觀評價:
韋東奕不是個孤傲的人,只是他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高度與普通人完全不一樣,我們嘔心瀝血才能看懂的證明,在他眼裏都是再淺顯不過的事實。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韋東奕不是不愛與他人交流,只是他的思維能力太強,幾乎沒有人能跟得上他的思維節奏,才導致他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
曾有人説過,登上巔峯的人總是充滿孤獨,這句話用來形容韋東奕的現狀最合適不過了。
而韋東奕也常年以解題為樂,精神世界相當充實,不會因為外人的評價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不會因為難以交到朋友便鬱鬱寡歡。
哈佛曾為他打破百年慣例
兩次在國際奧賽中獲得滿分成績後,哈佛大學迫不及待的向韋東奕拋去了橄欖枝,還有諸多海外高校希望韋東奕選擇出國深造。
在此之前,能夠進入哈佛大學深造的中國學子都已經通過了雅思、托福考試,但由於當時年僅15歲的韋東奕英語水平相對較差,很難通過英語考試。
為了表現出自己的誠意,哈佛乾脆選擇打破百年慣例,只要韋東奕願意去哈佛就讀,就可以獲得英語免試的資格。
但讓哈佛沒有想到的是,韋東奕並沒有被自己開出的誘人條件誘惑。
他選擇去北大數學系學習,本科畢業後又留在北大讀完了碩士和博士,畢業後仍留在北大工作,希望為中國培養出更多數學人才。
就像張永華老師説的那樣,數學大師和數學家是不同,數學家只需要在數學領域有所成就,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
但想要成為一名數學大師,不僅要有過人的業務能力,還需要擁有優秀的人品、健全的性格、高質量的生活。
顯而易見,韋東奕正在成為數學大師的路上勇往直前。
更難能可貴的是,直到現在,韋東奕仍對數學科研保持着濃厚的興趣,有時甚至會為了解出一道題通宵不眠。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若想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就必須先培養興趣,韋東奕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
本文內容由【立言教語】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為你講述有深度、有趣味、有幫助的教育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