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否》中,有一幕表現明蘭聰明智慧,也是第一面就讓齊衡對明蘭印象深刻的事兒,就是盛家的請的私人家教莊先生,在教盛家幾個孩子是,就一個命題是讓學生們討論,“立嫡長乎?立賢能乎?孰佳。”其實這個命題比較敏感,但又是當時人們大街小巷難免議論的話題,只因皇上一直未立繼承人。
這個命題在盛府幾個孩子中,也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因為身份嫡庶有別,長柏、華蘭、如蘭是嫡系,長楓、墨蘭、明蘭、長棟都是庶出,但庶出和庶出還不一樣,明蘭、長棟方方面面的待遇對照林噙霜生的長楓、墨蘭。差的不僅是一個檔次了。立嫡還是立賢,兩派討論的激烈,最後讓明蘭表態,明蘭又不好不站隊,又不好刻意討好,就想了個法子,讓三姐妹的小丫鬟來各自説説如蘭、墨蘭、明蘭三姐妹,哪個最賢惠聰明好脾氣?
小丫鬟們到底年紀還小,城府不足,便一一説了起來,這個説如蘭日日練習書法,孝順父母;那個説墨蘭天天吟詩作賦,一派大家風範,燕草説明蘭日夜苦練刺繡。到最後,三個小丫鬟都想為主子爭臉,各不相讓的爭執起來,還是明蘭有問了一句,那三姐妹裏,誰是大太太生的,如蘭的小丫鬟高傲宣佈,這個無可爭執。
其實明蘭的意思很明白,“賢明”這是一個見仁見智,個人有個人理解的概念,無法統一標準,也無法統一意見。但嫡庶,這是最明白好區分的,無可爭議。放到繼承這個問題上,立賢,必然爭議很大,而立嫡,就是鐵板釘釘死規矩,複雜問題簡單化。《知否》這部劇中,處處可感受到嫡庶這個概念。
嫡庶概念背後延續了中國幾千年的制度——宗法制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實行的一種繼承原則(制度)嫡即正妻、原配,
嫡子:正妻生的兒子。正妻所生之長子為嫡長子,法律規定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
庶子:妾生的兒子。
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妻子死了,可以續絃,但不能多妻同時並立。可見之前滄瀾的文章: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別被誤導了,在古代可是有“重婚罪”滴
嫡庶嚴格的差別,是從進入男權社會後,分配財產和政治權利逐步發展起來的。形成一套完備制度是在西周初年,隨着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完備,嫡庶差別和身份地位越來越清晰明確。
西周之前,王位繼承還沒有那麼嚴格,可以父死子繼,也可以兄終弟及。但王位只有一個,人性的貪慾是無限的,試想一下,必然會因為王位掙得你死我活,夏朝和商朝的歷史太過久遠,也沒有太多的史料可供研究,但商朝時,頻繁的遷都,讓現代歷史學家很是疑惑,有人認為是大量製造青銅器導致某地礦上枯竭之後,再換個地兒,也有歷史學家認為,頻繁的遷都更多的原因是商王朝統治階層頻繁政變導致,政變原因毫無疑問就是王位繼承不明確,導致紛爭迭起。當然,滄瀾更同意後一種説法。
到了西周,充分吸取了前朝經驗和教訓,制定了一套完備的權利繼承製度。即宗法制,按照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分配政治權利。這是一個能讓大多數人接受和認可的制度。同時,規定了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準則,這就從出身上決定了誰有資格繼承王位,誰沒資格繼承王位,沒資格的,就老老實實任命,接受現實,當個諸侯,也挺好。
只有嫡長子才是繼承王位或爵位的唯一合法人,庶子即使比嫡長子年長或更有才能,也無權繼承,簡單明瞭,直接彪悍,從制度上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權利的爭奪。這種規定,把國家政治和家族倫理結合在一起,周天子即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同時又是姬姓家族的大家長。
嫡長子繼承周天子之位,而其他的兒子被分封到全國各重要的戰略要地為諸侯,同理,諸侯國的諸侯之位仍舊由該諸侯的嫡長子繼承,其他兒子為卿大夫,卿大夫的的位置由嫡長子繼承,其他兒子為士。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的統治階級四個等級。
能從具體表現上説明宗法制的,就是"分封制"。周王朝的國王以都城鎬京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黃河中游,劃出一大片土地,建立由周王直接統治的中央特別行政區,此謂之"王畿"。王畿以外的全國所有土地,劃分為大小不等無數塊,按照血緣的親疏遠近,就分給周天子的本家親戚,也就是説凡是姬姓的周王室親族,每人都可分到一塊土地,建立諸侯國。但分到的質量如何,肯定是有差別的,淺顯來説,周天子的同母兄弟和異母兄弟,哪個會分得地盤大、氣候好、土壤肥沃,這肯定有差別,在宗法制這套框架下,每個人大概也心裏有數,自己和周天子關係咋樣,也就不會盲目攀比了。從這點來説,宗法制也最大程度從制度層面維護了姬姓家族的團結和穩固。凡事有規矩,什麼身份就得什麼權益,至少有章可循。
周初,先後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周武王封其兄弟立國者15 ,姬姓立國者40人。還有極少量的功臣,如齊國就是姜尚姜子牙的封地,少量的先代貴族,如宋國就是商紂王之子武庚的封地。
這些封國面積很小,實質上都是一個個城堡式的軍事據點,以此為中心對四周地方加以控制,諸侯國象羣星拱月似的,環繞拱衞着王畿。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滄瀾説
自從宗法制下的嫡長子繼承製開始運用後,後世很多朝代都沿用,比如晉武帝司馬炎,按其長子繼承製原則,立了個傻兒子司馬衷,明朝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死在他前面,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原則,朱元璋就立了皇太孫朱允炆。
嫡庶差別,在中國古代一直都有嚴格區別,無論在皇室,還是在官員或百姓家中,嫡長子在各方面都有優先繼承權,無論是王位、爵位、官位、財產都要明顯優於庶子。這點在《知否》中大會有深刻的感觸。嫡子嫡女相較於庶子庶女,無論是在仕途,還是在婚姻,都有天然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