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餘秋雨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形勢非常嚴峻,內憂外患。面對嚴峻局勢,對內剷除權臣,對外堅持大規模用兵,實現了國土的完整和統一。
縱觀一生,擒鰲拜、撤三藩、收台灣、征剿噶爾丹、痛擊沙俄,為中國大一統做出了卓越貢獻,實乃為“千古一帝”。聖君之下必有賢臣良將,接下來為大家帶來輔佐康熙創建盛世、成取大業的沙場干將,按照歷史出場順序彙總,以示昭彰。
1、愛新覺羅·嶽樂
嶽樂(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將領,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阿巴泰第四子,是康熙帝叔輩,順治十四年(1657年),進爵親王。順治病重時,曾有意將大位傳於嶽樂,是順治、康熙年間功勳卓著的名將,為清朝入關後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亂爆發,嶽樂被封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伐吳三桂,戰功赫赫,為穩固康熙帝業立下豐功偉績。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嶽樂去世,年六十五歲。
2、愛新覺羅·勒爾錦
勒爾錦(?-1706年),第二代順承郡王,清朝宗室。禮親王代善曾孫,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第四子,是康熙帝侄輩。康熙十一年,掌宗人府事。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謀反,朝廷命勒爾錦為寧南靖寇大將軍,率領大軍討伐,為康熙平叛三藩立下汗馬功勞。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勒爾錦逝世。
3、愛新覺羅·福全
愛新覺羅·福全(1653年-1703年),滿洲鑲白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傑出的軍事統帥,順治帝次子。康熙六年,封為裕親王、議政大臣。康熙二十九年,授撫遠大將軍,隨康熙征討噶爾丹,率領清軍佔古北口,攻打烏蘭布通,大敗叛軍噶爾丹,取勝還師。
4、愛新覺羅·傑書
愛新覺羅·傑書(1645年—1697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新鋭、重要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之孫、清代六大親王之一。三藩之亂時,拜正白旗都統,授徵南大將軍。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軍前往浙江,圍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搗福州,平定耿精忠叛亂。同時,又擊敗台灣鄭經部將許耀,收復沿海廈門、金門、銅山等地。
5、馬佳·圖海
圖海(?—1682年),馬佳氏,滿洲正黃旗,清初名將。康熙帝即位時,任正黃旗滿洲都統。康熙六年(1667年),拜弘文院大學士,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充《世祖實錄》總裁官。康熙九年(1670年),改中和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康熙十三年(1674年),隨信郡王鄂札平定察哈爾叛亂。康熙十五年(1676年),拜撫遠大將軍,平定吳三桂叛亂,封為三等公。
6、董鄂·費揚古
費揚古(1645—1701年),董鄂氏,內大臣、三等伯鄂碩之子,順治帝的孝獻皇后之弟,清初名將。費揚古在平定三藩之亂時在安親王嶽樂帳下效力,因戰功卓著被授予領侍衞內大臣、議政大臣。康熙親征噶爾丹,清軍在歸化城增加戍兵,以費揚古為安北將軍駐守。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再次征討噶爾丹時費揚古作為西路軍的統帥,在昭莫多之戰同噶爾丹展開激戰,噶爾丹的主力全部被殲滅,費揚古在西征期間立下了赫赫戰功。康熙四十年,因病去世,諡號“襄壯”。
7、趙良棟
趙良棟(1621年-1697年),寧夏銀川人,清朝名將,河西四漢將之一。趙良棟原是陝西綠營守備,後隨洪承疇經略雲貴,累升至總兵。康熙十一年(1672年),調任天津總兵。三藩之亂時,趙良棟升任寧夏提督,平定駐軍叛亂,後率部進入四川,奪取成都,升任雲貴總督加授兵部尚書銜。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會師昆明,圍城數月難以破城。趙良棟到後,不到一個月便攻破昆明。但因生性亢直,受權貴排擠,遭到降職,遂告病回鄉。後來,趙良棟恢復將軍、總督官職,並封一等子爵。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趙良棟病逝,諡號“襄忠”。
8、孫思克
孫思克(1628年-1700年),隸屬漢軍正白旗,清朝名將,河西四漢將之一,康熙帝第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嫁於其子孫承運,可謂皇恩浩蕩。孫思克早年隨洪承疇征戰,調任甘肅總兵,駐守涼州。三藩之亂時,他攻克靖遠,參與會攻平涼後,升任涼州提督授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孫思克因緩攻四川而被追責,罷提督,奪世職,留任甘肅總兵,次年又出任甘肅提督。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加太子少保、振武將軍。康熙親征噶爾丹,孫思克參加了昭莫多之戰,擊退噶爾丹。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病逝,追贈太子太保銜,諡號“襄武”,後追封一等男爵。
9、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人稱“海霹靂”,福建省泉州人,清朝初期重要將領。施琅原是鄭成功部下,投降清朝後,被提升為同安總兵。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採納了李光地的意見,授施琅福建水師提督,進行攻討台灣的部署準備。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決定攻台,命施琅與福建總督姚啓聖一起進取澎湖、台灣。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台灣水師獲得大勝。上疏籲請清廷在台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台灣、守衞台灣。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賜諡“襄莊”,贈太子少傅銜。
10、富察·薩布素
薩布素(1629年—1701年),富察氏,隸屬滿洲鑲黃旗,康熙年間著名愛國將領,抗俄名將,首任黑龍江將軍。1685年,奉命率兵圍攻雅克薩城,俄軍首領托爾布津投降,被遣返俄國。1686年,托爾布津又率兵至雅克薩築城盤踞,薩布素遂引兵抵雅克薩城下,大敗俄軍並將其圍困城中。沙皇政府聞訊急忙派遣使臣來華,要求停戰,並聲明已派戈洛文為大使,前來同中國談判,薩布素奉命撤圍。1689年,薩布素作為談判使團成員之一,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薩布素歷任數十年“忠直無隱”、“家無餘財”,降職後仍率民眾治理水患。1701年,薩布素積鬱成疾,卒於黑龍江將軍衙門。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