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國家之一,據説黃帝時期,就有關於車的相關記載。
最開始,古人們是將圓木放置在重物的下面,靠滾動來搬運石塊等重物,既簡單方便又大大的節省了人力。後來受此啓發就製作出了車輪,後來又在此基礎上製造出了車子。
只是古時的車和現代的車有很大的不同,古時的車多是用牛、馬等牲口拉動車子前進,而不是發動機驅動。但也有相同的地方,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車都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也是一種身份象徵。
而且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甚至還有一套完整的車乘制度,這個制度嚴格規定着不同身份的人,應乘坐什麼樣的車子。而且拉車的牲口不同,乘坐之人的身份貴賤也不相同。
馬車
古時的車最早是用於行軍打仗,作為戰爭的“必殺技”。《左傳》中所記載的大規模戰爭幾乎都是車戰,因此古書中關於車與馬的記載到處可見。先秦古籍往往車馬連稱,説馬往往也包含車,説車也包含馬。
隨着中土政權的疆域逐漸擴大,戰場逐漸延伸至西北戈壁和北方平原一帶,機動性能更加強大、後勤成本更低的騎兵部隊逐漸取代了戰車部隊,使得馬車逐漸淡出了戰場,而演變成重要的社會生活工具。
馬車在漢代之前,一般都是貴族才能擁有的出行方式,在當時,能乘坐馬車就相當於現在的人開一輛瑪莎拉蒂,是一種尊貴的象徵。
後來到了東漢,馬車開始慢慢向平民階層滲透,再加上魏晉南北朝時期,馬這種動物由於戰爭成了稀缺資源,所以馬車的流行程度也就慢慢下降。所以説,馬車最流行的年代,是在東漢以前。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還在全國建了馳道,其中道路和馬車寬度的規制就來源於秦車的規格。自此以後,歷朝歷代也基本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
秦馳道都是以咸陽為中心,這些馳道可以説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其寬度大約為五十步(約69米)。馳道的兩側還栽植松樹,綠化降噪。
有人認為馳道為皇帝專用,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馳道是“天子道”不錯,但其實馳道中央部分才是皇帝的專車用道,普通的車和人只能在松樹外側行走,這與現代高速公路分快慢車道如出一轍。
而且,古時的行車等級制度十分完善,從天子到大臣的乘車標準都一一作了規定。
秦馳道示意圖
戰國時期的《逸禮·王度記》中就記載:“天子駕六馬,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意思是,按照禮制,天子可以駕乘六匹馬拉的車,諸侯、大夫、士人、庶人拉車的馬數依次遞減。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陳列廳的立車
按照“禮”制,該是什麼階級的人,就應該用相應匹數的馬來拉車。如果越級配馬,比如庶人用兩匹馬、諸侯用六匹馬,就是僭越。放在古代,是要殺頭的。
牛車
牛和馬在當今社會里並沒有尊卑之分,但在古代,牛車相較於馬車而言,地位是要低等許多的。
雖然牛車和馬車差不多是同時期的產物,都起源於商代。但是在東漢以前,牛車是一種很low的交通工具,有身份的人大多以坐牛車為恥辱。漢宣帝的外婆王媪,就曾經因為坐着牛車出門,被取了個外號叫黃牛嫗。可見在漢代,坐牛車出門,就好像大老闆開夏利一樣,是一種非常丟份兒的事。
但到了魏晉時期,畫風又不一樣了,坐牛車開始成為了一種風尚,當時的王侯、士大夫,甚至連皇上出門,都喜歡坐牛車。《魏書》中就有記載,北魏皇帝出行時乘坐的大車,用了12頭牛來牽引。
魏晉時期崇尚慢節奏的生活,那時的名士們整日除了空談、喝酒,沒幹什麼正事,也不趕時間,對車子的速度快慢也就無所謂了。更何況,古時的道路條件不比現在,牛車雖然速度慢,但相對於馬車來説也更不顛簸,更舒適一些。另外,魏晉崇尚玄學,而在東漢人的傳説裏,老子就是騎着青牛出了函谷關的,所以這個時候的人喜歡牛。
牛車興盛之風,直至隋唐五代也未有變化,直到宋代才漸漸消失不見。隋唐五代的統治者乘坐的高等牛車主要有“通幰牛車”和“偏幰牛車”兩種。
現代的牛車
如敦煌莫高窟61窟宋代“火宅喻”中畫的通幰牛車,長方形車廂上立棚,呈封閉狀。車門設在後邊,垂遮帷簾。棚頂四角各立一柱,四柱上支撐一頂大帷幔。帷幔上繡有梅花圖案,四周邊垂綴絲穗,極盡奢華之能。
羊車
關於羊車,歷史上有一個著名典故。
晉武帝司馬炎
面對成羣上萬的美女,晉武帝傷透了腦筋,由於美女太多,他都不知道下朝後應該去找哪位美女。
於是,晉武帝靈機一動,發明了“羊車召幸法”,就是用羊拉着輛車,自己坐在車上,任憑羊拉着他在後宮漫遊,羊最後停在哪個嬪妃的門前,他晚上便住在誰那兒。
因為羊喜歡吃竹葉,喝鹽水,聰明一點的妃嬪們便會在門口插上竹葉,灑上鹽水,以求皇帝的“御羊”駐足門前,因此而得到皇帝的寵幸。
這個事情最後流傳成了一個成語典故,叫“羊車望幸”。
古時的羊車並不全是指由羊牽引的車,那些裝飾精美的車或者小車,有時也被稱為“羊車”。
其中由羊牽引的車只在宮中盛行。
現代的羊車
古代人對於車輛的重視,一直流傳至今從未間斷。雖然和現代科技相比,古時“牲口車”較為原始,可古人馴服牛馬等牲口給予己用的智慧,還是十分令人佩服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