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不是又立 flag 了?
開學,是不是又喪失鬥志了?
我是活在國內某 985 不具名的學渣,開學至今幾天,説好了這個學期開始努力的我,在假期綜合症+開學恐懼症席捲下只想知道:
什麼時候放暑假?
所以大一的小朋友不要怕,我都大三了,還是這種狀態——積極且喪,用一句老話來説就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大家都説不能這樣下去,但是,真的不可以嗎?
其實,可以的。
1
一直打雞血,就會有起色嗎?
打滿雞血,灌點雞湯,最後還是落得一地雞毛,常有的事。
學院喜歡請校內外的資深教授和行業精英,做五花八門的講座,大多圍繞大學規劃和職業規劃,我是一個極其容易被煽動的人,坐在底下,往往會聽得熱血沸騰。
但是“雞湯”很快就涼了,比如當我認識到:通向明天的路,其實是途經今天高數補考的路。
後來,我越來越不能理解靠着打雞血和喝雞湯 push 自己前進的人,因為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往往最像無頭蒼蠅。
“我每天都很忙,卻不知道在忙什麼。”
“上課玩手機,下課狂奔圖書館,搶座複習。”
……
興致勃勃地在矛盾中周旋的人,其實身陷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學的專業是不是適合自己、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走向社會還是留在學校,只靠打雞血,實在是太難了。
2
自嘲而已,誰不在努力呢
我是個很平凡的人,僥倖考上 985,當個小學渣,身邊大神很多,所以偶爾掙扎一下。
我的常態就是,喜歡煲劇打遊戲,享受入睡前無比自由的熬夜時間,但依舊希望自己能夠早起一點去背《再要你命 3000》 ,在早上起不來的時候發誓今晚一定早睡;極其孤獨,懶得社交,但是又會強迫自己去和學長學姐取經,或者看看有沒有實習機會掉落。
後來我想明白了,可能自己兼具佛系和積極,是來自同輩壓力和內卷焦慮。
外在的:我的室友裏面,有兩個每年拿獎學金,還有一個和我一樣準備留學,但是已經手握好幾段實習,經常在某某平台分享經驗。
內在的:自我認知。當我們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與外界進行比較的時候,往往會把注意力的落腳點放在自己身上,一旦不如別人,就會產生挫敗感。
前兩天室友們有一個很有啓發的對話,A 聊起 2 歲的小侄子都認識不少英語單詞了,B馬上就反駁了:2 歲還不會開口説話的小孩也多得很。所以我想,“內卷焦慮”的破題之法難道是“比下有餘”!
當然學渣也有自尊的,面對“別人那麼努力,那你呢”的捫心自問,我可能會想當一條有夢想的鹹魚。學渣的掙扎,確定不會浪費嗎?
3
彎路,不會白走的
這是一位學姐的故事:
她本科學的是新聞,走過很多彎路,後來決定擱置新聞理想去學 MPA,因為她覺得記者是厚積薄發的職業,需要許多人生經驗的積累,更需要來自在其他專業領域深耕過的多元性,而且,30 歲再回去當記者,一點都不晚。
很多年後,她再回頭看自己當初的決定,跟我説了一句話:“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無分對錯高低,而人生,確實是每一步都作數的。”
這讓我積極且喪的不安情緒得到了寬慰,我慶幸自己不是一味的喪,起碼也有在豐富多彩(雖然可能在升學的時候用不上)的經歷中嘗試了更多可能性。
4
積極且喪,且喪且珍惜
我掛掉某門課之後,學霸在慶祝自己收穫獎學金;我終於有一門課和學霸比肩的時候,學霸説:這是我績點最低的一門課了。
你看,魯迅果然説得對,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從中收穫成就感和平衡感。所以看開點,其實你付出的並沒有別人多。
某位學長即將畢業,在這個寒假,他收穫了英港新三地的近 10 個 offer,但是他坦言在大學的三年多時間裏,焦慮、挫敗、迷茫的情緒居多,為了緩解喪到把自己“變成廢人”的情緒,他從不間斷地去實習、實習、實習。
雖説如今回頭看,很多時候都是在杞人憂天。但是:那個為自己未來着急,為自己懶癌、拖延癌着急的人,不也是不曾放棄的自己嗎?
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很難,積極且喪是很多人的常態,也許把期待值拉到最低,起飛的時候,可以沒有負擔,卻收穫更大的成就感。
5
寫在最後。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很多説你這樣不行、要積極的人?你是否也會羨慕那些一直元氣滿滿、好像始終有能量向前衝的人?
但其實,迷茫、困惑、焦慮、佛系、拖延都太正常了不是嗎?而且,一個人的衝勁和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什麼事情都要靠意志力的話,是很難堅持下來的。找到適合自己的狀態比被迫趕到別人的跑道更重要。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狀態、找到喜歡的事情,也希望雖頹未廢的你一路慢慢收穫驚喜和精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