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朝晚期國力衰退,重臣曾國藩擁兵30萬,卻為何不選擇稱帝?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經典

清朝晚期國運衰退,重臣曾國藩擁兵30萬,卻為何不敢稱帝?

清朝的國運算是高開低走,前幾輩人維持的康乾盛世,在咸豐帝后逐漸陷入低迷,在咸豐皇帝去世後,繼承江山的同治皇帝載淳太小,晚清時的國力也大不如以前。在這種主少國弱的情況下,皇室集團只能依賴各地總督扶持。

當時清朝八名總督中,清廷最依賴的便是實力最強的曾國藩,他旗下率領的湘軍高達30多萬,加上平定農民起義後收編的隊伍,他麾下的軍事實力不可估量,有人調侃:按照曾國藩的擁兵數量,十個紫禁城的禁軍都敵不過他,何況湘軍一直以兵強馬壯聞名了,曾國藩的軍事力量相當於清廷的半壁江山,那麼問題來了,擁兵三十萬的曾國藩為何不稱帝呢?

跟後世一樣疑惑的,還有曾國藩的心腹們,李元度在咸豐帝駕崩後,曾給曾國藩寫過一封密函,內容直白點是這樣的:小皇帝擔當不起大任,王侯為什麼不能當真帝王呢?李元度説的"王侯"便是曾國藩,李元度也怕惹禍上身,所以話説得十分隱晦,還以對聯的方式呈送給曾國藩,如果曾國藩回了他這副對聯,就代表"篡權"有望了,曾國藩的做法讓他大失所望,不僅沒有陪他暗渡陳倉,還把他直接叫來狠批了一頓:你不就是想踩着我的羽翼飛黃騰達嗎?

李元度聽到曾公這樣説,臉色變得異常難堪,讓曾國藩不悦的還有一人,便是地方巡撫胡林翼,在曾國藩過大壽那天,原本氣氛十分喜慶,這種祥和的局面被胡林翼偷偷遞給曾國藩的一張小紙條打破,上面赫然寫着一行大字"東南地區的半壁江山沒有人接管,主公可有新的打算?"曾國藩當場面露難色,悄悄用指尖將紙條碾碎了,當天來給曾國藩過大壽的人,都是政界、軍部有頭有臉的人,這行人魚龍混雜,其中不乏有狼子野心的總督和幕府大臣,如果他把此事公開化,恐怕他們揮集體響應胡林翼的主張,畢竟他們也忍受"懦弱"的清廷很久了,事後,曾國藩將李元度單獨留在幕府,其間的消息全部封鎖,到了深夜李元度才神情難堪的離開,之後他的仕途便不再受曾國藩照顧。

力勸曾國藩率眾獨立的不只有心腹,連他的對手都深諳眼前的局勢,勸他自立門户,太平軍想要拉攏他一同舉起扛清的大旗, 並願意臣服在湘軍麾下供他驅使,忠王李秀成對曾國藩説:現在你不率眾獨立,等到慈禧安你個功高震主的罪名,到時你就後悔吧!但曾國藩聽到對手這樣對自己説,覺得李秀成是在挑唆自己跟清廷的關係,好對他們太平軍手下留情。

曾國藩能做到總督界的扛把子,目光肯定不會短淺,他之所以不選擇稱帝,無外乎這幾個因素:

第一:湘軍表面上歸曾國藩統帥,實際上是一個個分裂的小團體。

曾國藩最初建立湘軍時只有區區上萬人,後來隨着他南征北戰,到處募兵,隊伍漸漸發展到十二萬人,也就是説這十二萬軍隊是讓曾國藩完全信任的,而其他支流的部隊,除了他弟弟率領的五萬親兵是供他指揮外,其他外姓軍隊,他們都有自己的統帥,而且其他人馬跟他的直屬軍隊或多或少都爆發過矛盾,曾國藩真想稱帝,還得考慮他們是否心悦誠服。另外湘軍隊伍中也有朝廷派來"制衡"曾國藩的力量,他們假意歸順着曾國藩,其實是在密切監視着他,因此曾國藩只好按兵不動。

第二:慈禧顯現了她的政治手腕,始終對他不放心。

清廷對曾國藩的不信任,從咸豐帝在世時就顯現出來,當時曾國藩在戰場上嶄露頭角,咸豐就對這個書生出身的將才刮目相看,曾國藩當時僅僅是個在頭銜在朝身在外的侍郎,卻能號召起上萬的隊伍給他效力,咸豐肯定要忌憚日後他會功高震主,所以他去世時囑託軍機大臣,千萬不要把實權交到他手上。後來禧給兒子垂簾聽政時,就聽從了咸豐的建議,但她的政治手腕要比咸豐"狡猾",在大清帝國動盪的時候,慈禧賜予他威懾天下的軍政大權,幫她穩固江山,在江山穩定以後,她又怕湘軍會勢可傾國,於是她把曾國藩的直屬兵隊一再分化,在湘軍內部培養了自己的勢力。

例如又一風雲人物左宗棠,就是慈禧用來制衡曾國藩的棋子,話説左、曾二人前期關係也是很好的,左宗棠是曾國藩的得力助手,在曾國藩勢力最大時,左宗棠還建議他自立稱王,可是左宗棠的實力註定他是匹野馬, 是不會永遠聽命曾國藩的,加上兩人性格同樣偏執,最終漸行漸遠,慈禧挺會觀察形勢,在曾、左二人決裂後,慈禧立馬將分化的一支精鋭軍隊轉到左宗棠的麾下,這樣一來,慈禧觀看兩位風雲人物分庭抗禮,她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慈禧政治手腕更高明的一點就是她培養了新的軍隊——淮軍。這支軍隊跟任何總督都沒有關係,是一支只會聽命於朝廷的軍隊,前面我們提到湘軍的隊伍高達三十多萬人,天下人看着這股氣候都會懷疑曾國藩的用心,何況一向心思縝密的慈禧呢?慈禧建立淮軍,就是為了應對日後的突發狀況,淮軍的領軍人物是李鴻章。他跟曾國藩也是老交情,有句話是這樣説的:越是曾經親密無間的人越是翻臉不認人,慈禧也深諳人性的弱點, 她扶持李鴻章這邊,就讓曾國藩心裏不舒服了,兩支逐漸勢均力敵的隊伍,雙方的領頭羊也開始較起勁來,李鴻章跟曾國藩成了競爭對手關係。

慈禧這一計算是一箭雙鵰,她扶持湘軍,既打壓了曾國藩及湘軍的勢力,又培養了像李鴻章的人才來牽制曾國藩,她的政治手腕並不亞於任何一屆把持朝政的太后,自古至今,功高震主的下場都很慘,曾國藩擁兵三十萬,卻不稱帝的做法是明智的,在內部集團分裂、慈禧操政的局勢下,只能按兵不動才能明哲保身,這種"秒慫"不是沒出息,而是智慧!

參考資料:《清史稿》《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