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國各地的高考落下帷幕,這些學子們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相較於高考學子的家長們,默默鬆了口氣,那些孩子尚幼的家長,緊迫感卻越來越強,他們的孩子離高考又近一步。
不少家長都會秉承着“十年磨一劍”的想法,早早就拿高考督促孩子。
但不恰當的指引方式,不僅不能引導孩子奮進,反而會過早地將高考的重擔壓在孩子身上,加深孩子對於高考的恐懼感。
1
當高考成為
孩子的夢魘
之前,在微博上有這樣一則話題:#小朋友對高考的概念#。
其中有這樣一條視頻,一個5歲的孩子在聽到自己還有13年就要參加高考的時候,嚎啕大哭:
“太短了,怎麼這麼快啊!”
“我不要十三年就高考!”
即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這個僅有5歲的孩子,滿是對高考的恐懼。
而像視頻中這樣的孩子卻不在少數,評論區有位家長也講述了自家孩子對高考產生的負面情緒:
我孩子小學二年級,前段時間在電視上聽説了高考這個事,就開始發愁,愁以後高考考不到600分以上怎麼辦?考不上名牌大學怎麼辦?考不好爸爸媽媽會不會生氣啊?
評論區,不少網友笑稱,現在的孩子危機意識太強,但實際上,這種所謂的“危機意識”,其實只是家長向孩子不斷灌輸的焦慮感罷了。
對於這些孩子來説,他們並不理解高考的意義,但是在大人的隻言片語之中,他們能夠感受到的,只有高考帶給他們的壓迫感。
有的孩子,更是因為父母過高的要求,對於未來,乃至生命都有了放棄的念頭。
前段時間,就有位網友在深夜錄下這樣一則視頻
一個看上去只有十多歲左右的孩子,站在窗邊,撕心裂肺地衝着父母哭喊道:
“考什麼清華北大,還不如去死!”
“我連二十歲都到不了,還考什麼清華北大”
“保送什麼,保送個X,活都活不到……”
女孩子的聲音中,透露出來的都對於未來的絕望,還有明顯的輕生想法。
於一般的孩子來説,高考是希望,是人生新的開始,而對於這些提前被高考“折磨”着的孩子們,就是一場揮之不去的夢魘。
2
不要用未來
困住孩子的人生
在我身邊,很多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都會用高考,這場遙遠的考試,來鞭策他們:
“你現在不好好學習,你拿什麼去高考?”
“連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高考題那麼難,你怎麼辦?”
……
在這些家長心目中,高考前的每一場考試,都對孩子的未來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是,對於未來的過度重視,反而會讓孩子忽視人生本來的價值。
閨蜜就是一個時刻將高考掛在嘴邊的家長,她家女兒茉茉從上小學開始,就不停地向她灌輸:
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高考,考上好大學之後你就輕鬆了。
每天放學,除了老師佈置的作業,茉茉還要完成大量練習題,週末放假,永遠是補習班、家兩點一線。
當別的孩子,在享受假期的快樂,與朋友玩耍的時候,她天天坐在桌子前背書,做題,每天的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用閨蜜的話來説,這是在為高考做充足的準備,爭取更好的未來,可對茉茉來説,卻並非如此。
茉茉高考那年發揮出色,考上了211,但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她都處於十分低沉的狀態,有嚴重的抑鬱傾向,大學成績也一度跌到谷底。
後來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茉茉説了這樣一段話:
“從小我媽就説,高考很重要,考上好大學,就有好未來,在那十幾年中,我每一瞬間好像都是為了那場遙遠的考試活的。現在高考結束了,我又該為什麼而活呢?”
當別人的人生,因為高考變得更加充實,那些只向着高考的孩子,卻變成一副空殼,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3
比高考更重要的事
今年高考前,清華大學的社會科學學院的院長,兼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説到:
“高考只是我們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生命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
比起“一考定終生,高考決定未來”的舊觀念,對於那些年紀尚小的孩子,家長更需要做的是,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傳遞正向的生活態度,使其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學會尊重生命!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老師,曾經在一個演講中提到:
“北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義。”
“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着人生沒有意義,我現在活着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
在教導孩子好好學習的時候,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是在於擁有可以選擇的人生的權力,決定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而讓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
而高考,只是人生中一個比較中重要的轉折點,它意味着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與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僅此而已。
高考,是讓孩子有機會,去看見一個更大的世界,不論結果如何,它為孩子提供的,都是一個更加燦爛的人生。
關於高考,如果有什麼,是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的,那就是高考這場大試,很重要,它需要你全力以赴,但跌倒也沒關係,爬起來繼續努力就好。
人生更重要的是努力的過程,而不是乾巴巴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