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培養STEM博士多於美國引發關注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田秋 餘楓】根據美國《福布斯》本月的報道,美國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方向的博士畢業人數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並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這一差距可能會繼續擴大。該數據引起美國媒體和教育專家的廣泛關注,有理工科院校擔憂,尤其在疫情和中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未來美國的STEM專業對中國留學生的吸引力下降是否會成為一個長遠趨勢。
這一報道依據的是美國喬治城大學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該報告顯示,2000年的時候,在美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人數是中國大學的兩倍;不過從2007年開始,中國大學就已經開始超過美國,甚至到2025年可能將超過美國兩倍。該報告稱,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增加,中國博士畢業生的質量也逐年上升,他們中的45%畢業於中國一流大學,報告明確表示“博士的數量和質量是一個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哪些算是STEM學科,美國和中國的歸類方式不一樣,兩個國家對於博士的培養和考核方式也不一樣,所以會在統計上產生一定的不同,無法簡單地做質量上的比較。
讓不少美媒關注的是,美國和中國高校在理工科博士的培養方面最大的差別,就是美國高校理工科專業裏的國際學生數量非常多,在很多專業甚至遠超本國學生的人數,而在中國高校絕大部分的畢業生都來自本土。這樣的情況也讓兩國高校的理工科項目在未來的發展中各有利弊。參與撰寫喬治城大學這份報告的一名研究員表示,美國具有的一個不易模仿和超越的特點:他們的大學和就業市場可以吸引和留住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不過就這一點來説,疫情使得赴美學習工作的外國人數量大幅度下降,美國在這方面的優勢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中國實現了博士生數量持續穩定的增長,在吸引國際頂尖人才為我所用的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不過也因此在本土人才發展方面有一定的穩定性。
美媒對人才流失的擔憂並非毫無根據。從中國教育部近些年的數據來看,除去近兩年的疫情影響因素,2018-2019年中國留學生回國的比例已經相當高。我國留學生回國比例從2007年的30.6%(留學人數14.4萬,回國人數4.4萬)增長到2018年的78.4%(留學人數66.2萬,回國人數51.9萬),其中自費留學生的回國比例高達78.5%(留學人數59.6萬,回國人數46.8萬)。
現在中國留學生,在選擇是否回國時都考慮什麼因素呢?《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選擇留在美國和回國的數名畢業生,留在美國找工作的學生大部分還是考慮到工作和生活成本問題。楊先生最近剛剛從一所美國名校畢業,他在中美的公司都短暫實習和工作過,最終決定留在美國,因為對於他的專業來説,美國公司似乎更加具有創新性,且相比國內的一線城市,以他的工資來看,生活質量會更高一些。另外還有幾名女性受訪者表示,考慮到性別平等問題,美國職場或許對女性員工更有吸引力。
不過,隨着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就業市場越來越被看好,留在美國工作生活也早已不是留學生唯一“過上好日子”的選擇。放在十多年前,留學生出國可能只能讓自己得到良好的發展,而如今留學生更多會考慮家庭因素。首先,中國留學生的主力軍是“80後”和“90後”獨生子女,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留學生中,非常多的人都會提到父母的養老問題。幾名已經畢業、現在正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留學生都表示,在未來的幾年會考慮和尋求回國工作的機會。
其次,中國留學生想要完全融入美國主流社會,在當下環境依然有一定難度;回國之後無論在人際交往還是衣食住行上,確實都更方便自如一些。與此同時,留學生的這個年紀也正好是一部分人想要解決婚姻大事的階段,而大部分留學生也傾向未來的伴侶也是中國人,回國發展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去年剛剛畢業於美國中部某高校的黃先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哪裏都有好工作好機會,現在選擇(是否留在美國)不會單純考慮到職業發展或者工作體驗。”從美國東海岸某知名高校畢業、目前已在當地工作4年的姚女士表示,考慮明年在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就開始物色回國的職位。她強調,在中美兩國,“單純從工作上來説,我相信在哪邊都能找到不錯的職位,主要還是考慮到家庭、生活和更廣泛的方面”。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