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有場火燃了近五十年,耗損百億為啥仍不弄熄?專家:想但不敢
《釋名·釋天》《釋名·釋天》中是這樣描述火的:“火,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火既給人們帶來過光和熱,也給人們帶來過痛苦與毀滅。學會使用火種,是人類文明的開端,然而直到今天,對於火的駕馭,還沒有誰能説自己駕輕就熟。並且並不是每一場熊熊燃燒的烈火,都可以輕易地被撲滅。在伊朗以北,有一個大家並不常聽到的中亞國家——土庫曼斯坦。與日本一樣,土庫曼斯坦也地處地震帶上,屬於地震頻發的國家。除此之外,土庫曼斯坦還是一個位於世界上最乾旱地區的內陸國,國土面積僅為49.12萬平方公里,但是它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卻十分豐富,其天然氣儲備列世界第五,堪稱聞名世界了。
事實上,土庫曼斯坦除了石油聞名世界,還有一樣東西也聞名世界,那就是位於卡拉庫姆大沙漠中部的“地獄之門”。在西方傳統的文化中,地獄就是人死後靈魂受苦的地方,作為地獄入口的“地獄之門”自然也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的地方。那麼土庫曼斯坦的這個“地獄之門”是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地獄之門“嗎?
事實上,所謂的“地獄之門”其實是一個直徑約為70米的坑洞,這個坑洞自1971年誕生之日起,裏面的這場火一直燃燒至今從未熄滅過,造成損耗高達百億。那麼這樣一場熱烈且持久的燃燒是如何點燃的?為什麼這場火燃了近五十年仍不將其弄熄?又為什麼稱之為“地獄之門”呢?對此專家表示,不是不弄熄,而是不能也不敢。時間還得追溯到1971年。那年的土庫曼斯坦還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成員之一,主要為蘇聯提供棉花、小麥等原材料,這個處於貧窮落後時期的國家還過着半遊牧的生活。隨着世界能源結構的變化,石油、天然氣成了各國爭相尋覓的重要自然資源。正是1971年,蘇聯的地質勘探小組在土庫曼斯坦的達瓦札,探索到了其藴含極為豐富的天然氣能源。相較煤和石油而言,天然氣更潔淨環保,是一種清潔能源,使用上相對安全也更具價值。對尚還貧困的土庫曼斯坦而言,這真是喜從天降。
時不我待,蘇聯專家立即着手安排達瓦札地區的天然氣開採。當時鑽探設備一運抵,蘇聯的專家們當即就開始鑽探三個坑洞。《老子》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相依,在人們熱火朝天的進行鑽探工作的時候,一盆冷水潑了下來,泥土坍塌了,這三個已經架設了鑽探設備坑洞全都坍塌了。《老子》
幸運的是,其中的兩個坑洞一個裏面是水,一個裏面是泥漿,這都很好處理。不幸的是第三個坑洞裏充斥着天然氣,坑洞還迅速擴大,直徑達到了50-100米。天然氣可是易燃易爆之物,這可如何是好呢?蘇聯地質學家認為,天然氣外泄或者引發空氣爆燃都是十分危險的,不如直接點燃了它。熊熊燃燒的坑洞看起來彷彿是地獄的入口,“地獄之門”由此而來。然而人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把火點下去,整整燃燒了近五十年都沒能熄滅,造成了高達500億美元的損失。既然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損失,土庫曼斯坦人為何不撲滅它呢?事實上,土庫曼斯坦的總統在2010年視察時提出過撲滅“地獄之門”大火的要求,然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這個火別説撲滅,碰都不能碰一下。
原因其實十分明瞭。其一,達瓦札地區的天然氣儲量極其豐富,位居中東亞首列,就算放到世界上來説也是名列前茅。“地獄之門”的地層下面還有多少天然氣尚還無法探明,並且坑洞已經燃燒了整整49年,洞內的環境已然發生變化,裏面具體的情況無從知曉。2013年也曾有探險家在精心準備後,全副武裝的下到坑洞內對其進行探索,然而只堅持了15分鐘,深入不過30.48米就不得不撤回了。
其二,就現有的技術水平而言,保持燃燒其實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但也有專家提出過引水滅火,可這裏是世界上最乾旱地區之一,深處沙漠之中的達瓦札地區水資源本就匱乏,用水撲滅是不現實的。天然氣雖説是清潔能源,但也是含有硫化氫等不僅有毒,爆炸範圍還廣的氣體。因此專家也表示,弄熄大火,想但是不敢。種種因素之下,保持現狀即是最佳選擇。當然,燃燒49年不滅的坑洞也不失為是一個奇異的景觀,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來一睹“地獄之門”的芳容。在《淮南子·人間訓》中有這樣一句話:“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及,深不可測也。”一件事情的發生是好是壞,一時是説不清道不明的。發現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對於土庫曼斯坦是一件好事,然而礦洞坍塌,經年燃燒造成的損失也是大不幸。可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的話,“地獄之門”又何嘗不是為土庫曼斯坦的旅遊業帶來了生機,帶來了不菲的旅遊收入。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參考資料:
事實上,土庫曼斯坦除了石油聞名世界,還有一樣東西也聞名世界,那就是位於卡拉庫姆大沙漠中部的“地獄之門”。在西方傳統的文化中,地獄就是人死後靈魂受苦的地方,作為地獄入口的“地獄之門”自然也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的地方。那麼土庫曼斯坦的這個“地獄之門”是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地獄之門“嗎?
事實上,所謂的“地獄之門”其實是一個直徑約為70米的坑洞,這個坑洞自1971年誕生之日起,裏面的這場火一直燃燒至今從未熄滅過,造成損耗高達百億。那麼這樣一場熱烈且持久的燃燒是如何點燃的?為什麼這場火燃了近五十年仍不將其弄熄?又為什麼稱之為“地獄之門”呢?對此專家表示,不是不弄熄,而是不能也不敢。時間還得追溯到1971年。那年的土庫曼斯坦還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成員之一,主要為蘇聯提供棉花、小麥等原材料,這個處於貧窮落後時期的國家還過着半遊牧的生活。隨着世界能源結構的變化,石油、天然氣成了各國爭相尋覓的重要自然資源。正是1971年,蘇聯的地質勘探小組在土庫曼斯坦的達瓦札,探索到了其藴含極為豐富的天然氣能源。相較煤和石油而言,天然氣更潔淨環保,是一種清潔能源,使用上相對安全也更具價值。對尚還貧困的土庫曼斯坦而言,這真是喜從天降。
時不我待,蘇聯專家立即着手安排達瓦札地區的天然氣開採。當時鑽探設備一運抵,蘇聯的專家們當即就開始鑽探三個坑洞。《老子》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相依,在人們熱火朝天的進行鑽探工作的時候,一盆冷水潑了下來,泥土坍塌了,這三個已經架設了鑽探設備坑洞全都坍塌了。《老子》
幸運的是,其中的兩個坑洞一個裏面是水,一個裏面是泥漿,這都很好處理。不幸的是第三個坑洞裏充斥着天然氣,坑洞還迅速擴大,直徑達到了50-100米。天然氣可是易燃易爆之物,這可如何是好呢?蘇聯地質學家認為,天然氣外泄或者引發空氣爆燃都是十分危險的,不如直接點燃了它。熊熊燃燒的坑洞看起來彷彿是地獄的入口,“地獄之門”由此而來。然而人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把火點下去,整整燃燒了近五十年都沒能熄滅,造成了高達500億美元的損失。既然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損失,土庫曼斯坦人為何不撲滅它呢?事實上,土庫曼斯坦的總統在2010年視察時提出過撲滅“地獄之門”大火的要求,然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這個火別説撲滅,碰都不能碰一下。
原因其實十分明瞭。其一,達瓦札地區的天然氣儲量極其豐富,位居中東亞首列,就算放到世界上來説也是名列前茅。“地獄之門”的地層下面還有多少天然氣尚還無法探明,並且坑洞已經燃燒了整整49年,洞內的環境已然發生變化,裏面具體的情況無從知曉。2013年也曾有探險家在精心準備後,全副武裝的下到坑洞內對其進行探索,然而只堅持了15分鐘,深入不過30.48米就不得不撤回了。
其二,就現有的技術水平而言,保持燃燒其實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了。但也有專家提出過引水滅火,可這裏是世界上最乾旱地區之一,深處沙漠之中的達瓦札地區水資源本就匱乏,用水撲滅是不現實的。天然氣雖説是清潔能源,但也是含有硫化氫等不僅有毒,爆炸範圍還廣的氣體。因此專家也表示,弄熄大火,想但是不敢。種種因素之下,保持現狀即是最佳選擇。當然,燃燒49年不滅的坑洞也不失為是一個奇異的景觀,世界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來一睹“地獄之門”的芳容。在《淮南子·人間訓》中有這樣一句話:“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及,深不可測也。”一件事情的發生是好是壞,一時是説不清道不明的。發現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對於土庫曼斯坦是一件好事,然而礦洞坍塌,經年燃燒造成的損失也是大不幸。可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的話,“地獄之門”又何嘗不是為土庫曼斯坦的旅遊業帶來了生機,帶來了不菲的旅遊收入。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