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給家長的語文作業:100本書的閲讀積累,建立起的閲讀習慣有哪些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小學生閲讀理解能力差,真的是和讀書少有關嗎?缺少閲讀的積累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閲讀理解差,缺少閲讀訓練,對文字的感知力差,不能連貫讀出文字,在考試的時候,由於閲讀能力的問題,做題也慢,導致語文成績不好。閲讀的問題,是語文學習的大問題,閲讀不好,影響整個語文學習。我們光給孩子佈置閲讀練習,閲讀任務,卻發現孩子越來越抗拒閲讀,他根本就不想閲讀,也不喜歡看書。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小書蟲”?我家孩子就不愛看書呢?

家長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對閲讀難理解的原因,很多同學不是怕看書,而是在閲讀這件事上沒有體會到什麼學習的樂趣。總被家長和老師強求看不喜歡看的書,做根本就不能理解的題目,這樣的語文學習有什麼意義?確實還不如打遊戲有意思。所以,我們想要提高小學生的閲讀能力,不光要給小學生布置閲讀作業,家長也應該去完成一些家長語文作業。閲讀不是一個人的學習任務,我們做家長的,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閲讀空間,不是靠買書,而是去引導孩子們建立閲讀的習慣。這裏説一説給家長的語文作業:100本書的閲讀積累,你能完成也就可以輕鬆幫助孩子建立閲讀習慣了。

1、這100本書該怎麼看

100本書的閲讀計劃,看似很多,難以完成,但對於家長來説,這個作業量真不多,我們可以把100本書的閲讀方式分配一下,繪本佔多少本、小説、散文各有多少本、適合泛讀的有多少本、精讀的多少本、為了考試積累閲讀技巧的有多少本,做好分類,平均一個類型10-20本書,也就能分配出五六個大類。按照閲讀目標去分類閲讀,這對家長來説,其實是讓孩子來一起完成你的閲讀作業了,這下再看親子閲讀,就非常輕鬆了。

也許仍然有家長説,哪有時間呢?每天光是輔導作業就已經很頭疼了,還要去完成閲讀作業,還要家長去給分類,把教育輔導的任務都分攤給了家長,實在太難了。可是,如果家長不願意在閲讀這件事上下功夫,指望孩子能自己去看書或者老師在課堂裏引導閲讀,是絕對不夠的。既達不到對文學素材積累的要求,也達不到對閲讀習慣的培養目標。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根本不愛看書,也不喜歡閲讀,經常被語文老師批評和提醒要多讀書的時候,我們家長就應該反映一下,100本閲讀計劃的作業,你真的完成好了嗎?

2、除了100本書還有什麼

有的家長會問,除了完成100本閲讀計劃,還有什麼家長作業嗎?當然,我們説閲讀不是看完了一本書就叫做閲讀的,而是在閲讀的過程中,你學到了什麼?掌握了什麼?瞭解了什麼?得到了什麼?看似都是輸入內容,但是我們的閲讀目標不一樣,帶來的學習結果就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家長和孩子一起讀了100本書,孩子的語文成績突飛猛進。有的家長讀了200本書,孩子的語文成績可能也就進步了一點。吸收和轉化閲讀的知識,去思考閲讀的問題,建立語文思維,對於我們家長來説,一樣也很難。

在練習閲讀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鍛鍊孩子的聽力,因為聽説讀寫就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練習方式。聽故事、聽朗讀、聽講解,從聽中去分析和思考,還包括練習專注度。而且通過優秀的朗讀音頻,我們更能加深對故事的印象,提高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還能提高表達能力,可見聽,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是有多麼地重要。講故事、複述本身就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重點。複述課文、發揮想象力去編故事,甚至是童話故事的寫作練習,都需要我們有一定的聽力練習的基礎。家長可以多找找朗讀素材,和孩子一起完成100本閲讀的朗讀作業。

3、家長在閲讀練習過程中,更應該注重的是陪伴

給家長的語文作業,100本閲讀物的積累,建立的閲讀習慣有堅持、思考、表達、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在閲讀中所學到的體驗。好的閲讀就是陪伴,在學校裏,有老師和同學的陪伴,我們上閲讀課,分享閲讀體驗。回到家裏,有家長的陪伴,聊聊生活瑣事,探討一下書中的故事,仔細想想,這是最低的教育成本,然而收穫的是最好的語文成績。家長能夠完成作業,並且是高質量完成的,一定是有不少的閲讀體驗。

我們的孩子,不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能主動地閲讀,任何閲讀習慣都需要外部環境的影響。有人的影響和環境的影響,家長的影響是我們對閲讀的態度,我們看什麼書,在哪看,這些外部環境的影響,決定我們閲讀的質量。閲讀無關乎數量,它積累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如果家長能做到有耐心地引導,我們的閲讀積累才有學習效果。關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閲讀習慣?這份家長作業,你覺得難嗎?談談你的想法和經驗,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