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瓦崗名將自立為王,打不過秦叔寶,卻把“羅成”殺死了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經典

瓦崗軍巔峯期,擁有三十萬兵馬,還有秦瓊、羅士信、程咬金、劉黑闥、徐世績等名將。瓦崗軍失敗之後,秦瓊、羅士信、程咬金、徐世績幾經周折,投奔了武德天子李淵。劉黑闥則是前往河北,投奔了竇建德。
李世民在虎牢關活捉竇建德,夏軍將領四散而逃。劉黑闥卸甲歸田,想當一個太平盛世的農民。李淵不顧眾人勸阻,執意殺了竇建德。竇建德死後,河北軍民惶惶不可終日。在高雅賢等人的擁戴之下,劉黑闥殺牛聚義,打起了為竇建德復仇的旗號。
李世民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李淵不想讓李世民再立新功,就讓淮安王李神通領兵出征。李淵給李神通派了兩員大將,作為他的助攻手。一個是李世績,另一個是李藝。

秦瓊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績,原名徐世績,原本是瓦崗軍名將,投奔大唐被李淵賜姓李氏,故改名李世績。李藝,原名羅藝,投奔大唐賜爵燕郡王,並且賜姓李氏,故改名李藝。
李世績和李藝,皆是當世之名將。李淵派他們給李神通當助攻手,陣容可謂是十分豪華。李神通跟劉黑闥交手之後,輸得是狼狽不堪。
李神通仗着兵多,排出了十幾里長的長蛇陣。劉黑闥兵少,卻趁着風雪天氣,向長蛇陣發起猛攻。一場惡戰之後,劉黑闥大獲全勝,李神通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人馬。

李淵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此事典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記載,原文是:“與劉黑闥戰於饒陽城南,布陳十餘里;黑闥眾少,依堤單行而陳以當之。會風雪,神能乘風擊之,既而風返,神通大敗,士馬軍資失亡三分之二。”
李藝不愧是當世虎將,他在西側擊潰了劉黑闥所部,卻被豬隊友李神通連累,不得不退兵。劉黑闥趁勢攻擊李藝。李藝兵敗,兩員大將薛萬徹和薛萬均被劉黑闥俘虜。
李世績屯兵黎州,被豬隊友李神通連累,遭到了劉黑闥的猛攻。李世績兵馬只有五千人,擋不住劉黑闥數萬大軍。李世績全軍覆沒,要不是跑得快,恐怕就成了刀下鬼了。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記載,武德五年正月,劉黑闥挾大勝李神通、李藝、李世績的餘威,自立為漢東王,並且改元天造,定都洺州。

李世績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淵看到李神通不堪一擊,只好起用李世民。李世民出征的時候,唐軍屢戰屢敗,士氣十分低落。唐軍迫切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士氣。李世民想起了秦瓊,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想當年,唐軍被劉武周部將尉遲敬德暴打,丟掉了山西。關鍵時刻,李世民派秦瓊在美良川擊敗尉遲敬德,一舉扭轉了戰局。
李世民在關鍵時刻,再次想起了值得信賴的秦叔寶。劉黑闥與秦叔寶這對昔日瓦崗軍兄弟的戰鬥,不是小説段子,而是出自《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的記載,原文是:“二月,劉黑闥引兵還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寶邀擊,破之。”
秦瓊沒有讓李世民失望,在洺水擊潰劉黑闥所部,一舉扭轉了戰局了。唐軍趁機發起猛攻,收復了邢州、定州、欒州、廉州、趙州五座城池。

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在唐軍節節勝利的時候,劉黑闥在洺水做困獸之鬥。羅士信自告奮勇,率二百名士兵,代替王君廓鎮守洺水城。羅士信是正史上的勇將,不到二十歲,就因為戰功晉封琰國公爵位。
羅士信是齊州歷城人,跟秦叔寶是老鄉。羅士信勇猛無比,曾經是瓦崗軍的虎將,與秦瓊和程咬金等人的武藝不相上下。
隋唐演義類小説裏面的羅成,在正史上查無此人。史學界普遍認為,羅成的歷史原型人物,就是《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的羅成。
李世民的設想,是讓羅士信率部堅守城池,吸引劉黑闥主力來攻。等劉黑闥的部隊差不多到齊了,李世民再率唐軍主力圍殲劉黑闥。

程咬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的計謀算得很好,只可惜,人會算,天會轉。劉黑闥圍攻羅士信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雪。李世民的部隊無法救援羅士信,羅士信寡不敵眾,結果城破被俘。
此事典出《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的記載,原文是:“士信帥左右二百人乘之入城,代君廓固守。黑闥晝夜急攻,會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
劉黑闥和羅士信是昔日瓦崗軍的同事,他知道羅士信武藝超羣,就想把羅士信收為己用。羅士信寧死不降,劉黑闥惱羞成怒,就把羅士信斬首示眾了。
劉黑闥的戰鬥力十分強悍,他雖然輸給秦瓊,卻打死了“羅成”。李世民跟劉黑闥展開大戰,雖然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卻讓劉黑闥逃跑了。

羅士信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世民撤軍之後,劉黑闥又捲土重來,不僅收復了河北舊地,還打死了李世民的弟弟淮陽王李道玄。
李淵派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統兵,去攻打劉黑闥。李建成採用瓦崗軍謀士魏徵的建議,用懷柔政策收服河北人心,才徹底解決劉黑闥。劉黑闥兵敗被殺,可以説是死在瓦崗軍戰友魏徵手上。
寫到這裏,筆者就想啊:“瓦崗軍失敗之後,如果劉黑闥跟着秦瓊投奔李世民,以他的戰鬥力,肯定會得到重用,並且可以建立一番功業。劉黑闥走錯了路,結果只能與昔日的瓦崗軍戰友為敵,最後死在瓦崗軍戰友手上,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由此可見,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實在是太正確了。”
本文史料來源:《資治通鑑》《新舊兩唐書》。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