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關東、關西之分,古代日本有三關:不破關所(岐阜縣)、鈴鹿關所(三重縣)、愛發關所(福井縣),三關以東是關東,以西是關西。這種例子在我國也有,東漢時期以函谷關為界,東邊稱關東,西邊稱關西。三國時期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就是關東諸侯討伐長安的董卓。
圖-關東和關西
日本關東是以東京為核心的區域,關西主要指京都為核心的區域。東京是日本如今的首都,京都則是舊都,關西又稱近畿,相當於漢朝的司隸、清朝的直隸。
日本定都關西的時間有一千多年,大概是從東漢到明朝時期。關西的核心區域,包括奈良盆地、京都盆地、大阪平原這三處地方,面積約3千平方公里。
圖-奈良盆地、京都盆地、大阪平原
日本大和民族,興起於奈良盆地(大和盆地),從東漢到唐朝,這裏都是日本的核心地區。
唐朝時期,無論軍事、文化、經濟、建築等各方面,都對當時的日本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面對繁花似錦的大唐帝國,日本怦然心動的同時不免生出覬覦中原的野心。在唐朝平定百濟的戰爭中,與百濟王室世代聯姻的日本派出軍隊協助百濟頑抗,一方面是為了履行盟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試探唐軍虛實。日本水軍聯合百濟,和唐朝與新羅的聯軍,爆發了著名的白江口之戰(也稱白村江之戰)。唐軍主帥劉仁願指揮有方,大破日本水軍。
日本低頭服輸,然後虛心學習。不僅派出大批遣唐使到長安,而且派出無數的留學生和留學僧向大唐學習。不得不説日本有這樣的文化傳統,誰把他打服了,它就對誰俯首帖耳。二戰末期,美國往廣島、長崎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此後唯美國馬首是瞻。
通過返回日本的使者描述,長安的繁華和富饒讓日本天皇垂涎三尺,於是模仿唐朝都城建設一座都城的想法浮現出來。
794年,桓武天皇將首都遷到平安京(京都),自此開啓京都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京都位於京都盆地,東、北、西三面環山,南連奈良盆地,西南連大阪平原。
日本學習唐風,在京都時代達到了高潮。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天皇居住的大內裏位於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分為右京(又稱長安)和左京(又稱洛陽)兩個對稱的部分。日本幾乎把中國的建築風格完全照搬了過去,走在平安京,與走在唐朝長安幾無二致。有人稱平安京是長安的微縮版,並非沒有道理。
現在的日本,從建築到服裝,從禮儀到茶道,都保留着濃濃的唐朝氣息,可見當年的日本對大唐學習的全面和徹底。
960年,平安京的大內裏被大火燒燬,天皇不得已在平安京內找地方作為臨時居所。1331年,北朝天皇光嚴天皇即位,他的居所便是現在京都御所(京都皇宮)的雛型。經過足利義滿擴大用地,以及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的整建,京都皇宮才有今天的規模。
1868年,明治天皇下詔,將日本首都從京都遷到江户(東京)。江户所在的關東平原,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包括今東京、橫濱等大城市,面積遠大於關西奈良盆地、京都盆地、大阪平原的3千平方公里,可承載的人口數也更多。
當時日本主政的是幕府將軍,天皇沒有多少實際權力。日本的首都京都,只具有象徵意義。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户,才是日本的行政中心。
由於實力有差距,德川幕府被歐美列強各種欺壓,刺激了日本學習西方的慾望。要學習西方,沒有一個窗口是不行的。很顯然,江户比京都更合適。江户地處海濱,與列強有更直接的接觸。京都地處內陸,與列強交往不便。
1853年,美國強迫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日本爆發倒幕運動。1868年,諸侯擁護年僅16歲的明治天皇,宣佈“王政復古”,收幕府大權。天皇有了實權,又急切學習西方,遷都江户,勢成必然。
東京作為日本首都,不到200年曆史,京都之於日本,相當於長安洛陽之於中國。
如今的關東和關西,作為行政區劃,是日本第一和第二大人口區。關東地區有1都6縣,面積約3.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300萬;關西地區(近畿地區)有2府4縣,面積約2.7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