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這邊正想着齊王后的事,結果傳來田廣歸漢的消息,這讓韓信如何不惱火。《史記》上記載,韓信受到縱橫家蒯通的“蠱惑”後,才決定不顧酈食其死活,執意攻打齊國。殊不知,若酈食其沒有觸犯韓信的利益,韓信會坑他?利益之爭往往是不顧生死。
秦末時期貌似喜歡烹煮“人”,項羽威脅劉邦要烹了他的父親、妻子,劉邦只能以“無賴”應對。他賭的是項羽不會烹而不是不敢烹,可見當時烹殺是一種常見的“刑法”。
劉邦家人倖免於難,酈食其卻被齊王田廣給烹了。酈食其之死,韓信要負絕大部分責任,説他坑隊友絕對不算錯。主動坑人,要麼為仇,要麼為利,韓信為了自己利益。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讓他主持關中之戰。韓信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章邯一個措手不及。劉邦拿下關中,才有了東出中原與項羽爭霸天下的條件。
劉邦知道,單憑自己絕對打不過項羽,更何況自己與項羽拼個你死我活,最後讓其他諸侯撿了便宜?打項羽自然要一起打。項羽是西楚霸王,也是諸侯的眼中釘肉中刺,除掉項羽符合諸侯的利益。於是諸侯與漢軍聯合了。
項羽去齊國平亂,劉邦則率56萬大軍攻下了楚國都城彭城。項羽一看老巢被佔,帶着3萬大軍返回楚地,大敗劉邦。劉邦從彭城跑到滎陽才停下來。
諸侯一看劉邦如此不堪,紛紛表示:我們是被劉邦逼得,一直是身在漢營心在楚。項羽對他們的話自然不信,現在不過是騰不出手,解決劉邦後就輪到這些牆頭草了。
魏王豹更是封鎖河東關卡,堵住劉邦西歸關中道路。劉邦這下抓瞎了,自己被圍在中原了。好在韓信收攏殘兵回到劉邦身邊,他對劉邦説:“您在這裏對抗項羽,我呢自西向東為您解決這些諸侯王,然後我們包圍楚軍。”
韓信提出的戰略是正確的,漢軍被圍住,對劉邦會越來越不利,劉邦只能寄望於自己拜的大將。韓信不負眾望,先後平定魏、趙、燕,在他準備拿下齊國的時候,齊國投降了。齊國投降是因為酈食其。酈食其是個人才,尤其口才了得。
劉邦與項羽在滎陽一帶對峙的時候,酈食其説服劉邦佔領糧儲重地敖倉,為漢軍最後贏得項羽提供了充足的糧草保障。酈食其追隨劉邦自然為了功名利祿,若他説服齊國投降,封侯拜相應該不難。
劉邦也想讓酈食其試試,萬一真的兵不血刃拿下齊國呢?至於韓信,該打還得打,畢竟有了軍事壓制,酈食其更好談判不是。
酈食其到了齊國後,很快就説服齊王田廣與漢聯合。田廣如此痛快,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了。一方面韓信先後滅掉魏、趙、燕三國,兵鋒正盛不宜抵抗。另一方面,自己為了項羽與漢開戰,不符合己方利益,就算贏了韓信,項羽還能拿出更多的封賞不成?
有了上述考慮,田廣痛快答應了酈食其。酈食其解決了齊國,韓信卻傻眼了。拿下趙國後,他為張耳請功,讓他當上趙王。這不是韓信多“公平”,而是為自己將來拿下齊國做打算:張耳都封趙王了,我韓信就勉為其難當個齊王吧。
酈食其這邊意氣風發,正與齊王喝酒呢,突然聽到韓信攻打齊國,知道自己要涼了。田廣被氣壞了,與其説他生酈食其的氣,不如説是生自己的氣——怪自己太天真。酈食其被田廣烹了,也算是為齊國祭旗吧。
酈食其的死對劉邦沒太大的影響,拿下齊國才是關鍵,漢軍沒了後方威脅,又有韓信這股生力軍加入,楚漢戰爭即將進入新階段。
劉邦着急對付項羽,一時沒想到對韓信進行封賞。韓信心想,得提醒下漢王。於是有了韓信要求為齊國設立假王的事情。齊國除了韓信,誰還有資格做假王?
劉邦接到韓信的信,破口大罵:我這等着救命呢,你倒要挾我來了?罵歸罵,劉邦還得安撫韓信,畢竟自己真得靠韓信救命呢。不過這事,劉邦已經記在自己小本本上了,將來算總賬!
韓信為了自己的利益,一邊坑害漢朝功臣,一邊要挾君主,誰知道將來會不會幹出更出格的事情?所以啊,韓信的命運,從坑殺酈食其就註定了。韓信坑殺酈食其,自己也被蕭何坑死,這也算報應吧。
酈食其也有自己的原因,他虎口奪食,掠奪韓信的利益,卻不考慮自己的後路。酈食其或許沒有想到韓信會坑自己吧。我們不僅要防備外面的競爭對手,內部的“敵人”一樣兇殘。現實中往往會被自己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