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發明不了馬車轉向裝置?滅亡孫吳的晉國統帥告訴你中國技術有多強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經典

中國古代四輪馬車沒有普及,並不是想不出辦法來解決轉向問題。

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的《技術史》一書記載,歐洲最早發明馬車轉向裝置的人是公元前一世紀的凱爾特工匠,然後在羅馬帝國普及,這個發明後來隨着羅馬帝國解體一度失傳,到了十五世紀又被英國人挖掘出來,開始大規模應用。


從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出,早期的馬車轉向裝置其實結構十分簡單,也沒有後來的什麼彈簧減震什麼的。並不存在什麼技術門檻。無論公元前一世紀的凱爾特還是15世紀的英國都是當時歐洲的邊陲之地。這些生活在邊遠地帶的工匠可以想到的發明,沒有理由認為中國工匠做不到。


早期馬車的四輪轉向裝置

事實上中國古代應用最廣泛的機械發明,集中在利用水力方面。三國時期的魏國大臣杜預最有名的事蹟是滅亡了孫吳。但他的另一項功績卻很少被人提起。

杜預其實是一位發明家,他改進了漢代遺留下來的水力機械,發明出連機水碓,成功地提高了穀物加工的效率。他的這項發明已經非常完善,以至於以後1800年都找不到進一步改進的餘地。一直到20世紀20年代後,我們才用柴油碾米機取代它。


連機水碓

相信逛過博物館,看過古代精巧的水力機械,就不會有人懷疑中國古代工匠會發明不了馬車轉向裝置了。本身就是一點就透的問題。

中國工匠錯過這項發明,更可能是由於四輪馬車應用不廣,於是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而持續改進它。

技術原因其實並不是最終問題,因為新技術的出現往往只是滿足服從地理格局和經濟上的需求。


典型的例子是蒸汽機,我們都知道瓦特蒸汽機,但其實瓦特並不是第一個發明蒸汽機的人,他實際是在修理一台托馬斯.紐克曼製造的原型蒸汽機時產生的想法,這種蒸汽機發明於瓦特之前半個世紀,到瓦特的時候,全英格蘭已有100多台。

為什麼英國人會在百年裏來不斷地去改進蒸汽機呢?因為英國是世界上幾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可英國的地質特點決定了採煤前必須要抽乾煤礦裏的水,所以蒸汽機是為了抽水而發明的。

另一方面,17世紀早期,英國建立起來世界上第一個專利保護制度,從此科技發明不容易被山寨。一代代的工匠們可以從改進發明中獲得好處,所以才有動力去推廣發明。

順着這個思路,我們可以來想想,到底是哪些地理和經濟因素決定了中國四輪馬車不能普及?

下一篇再詳細講講, 中原的地理條件和英國有哪些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