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在現場直播的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著名科學家顏寧宣佈,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到深圳創立醫學科學院。
論壇上,顏寧説:“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欖枝,簡直是一拍即合。於是我麻溜地就向普林斯頓大學遞交了辭職申請,為實驗室的現有成員做了妥善的安排。在不久的將來,我就會全職回國,協助深圳來創建一所集科研、轉化、學生培養、經費資助等若干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深圳醫學科學院。”
顏寧現年45歲,2000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此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師從施一公,獲博士學位,後留在該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7年10月,不滿30歲的顏寧回到母校清華大學,組建實驗室,成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當時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六年間始終致力於攻克結構生物學中最富挑戰的領域之一、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4年,她率領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2015年進一步獲得了具備更多構象的GLUT3結合底物和抑制劑的超高分辨率結構,從而清晰揭示了葡萄糖跨膜轉運這一基本細胞過程的分子基礎。此外,她還對離子通道結構生物學領域做出重要貢獻,解析了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晶體結構,並利用最新冷凍電鏡技術獲得了最大鈣離子通道RyR1的高分辨率結構。
2017年5月,顏寧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同年5月起,任清華大學兼職教授。2019年,顏寧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兩年後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據悉,深圳醫學科學院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社會化用人制度,院長面向全球招聘。最新一期深圳市政府公報印發的《深圳醫學科學院建設方案》(下稱《方案》)透露,深圳醫學科學院選址坪山區,按照全新機制的要求,主要建設“四平台一智庫”。
根據《方案》,深圳醫學科學院建設以健康優先、關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試、依法辦院為基本原則,將聚焦解決“以健康為中心”的重大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主動佈局醫學科技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主要建設整合型醫學科技協同創新平台、開放型醫學科技資源管理平台、引領型醫學科技基礎支撐平台、創新型醫學科技人才培育平台、智慧型醫學科技戰略研究智庫。
深圳醫學科學院由市政府設立,登記為市政府舉辦的事業單位,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是深圳醫學科學院的決策機構;院長是深圳醫學科學院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會聘任,實行任期制。
根據《方案》,深圳醫學科學院將探索六大創新機制,即靈活的引才用才機制、聯動的多維合作機制、多元的資金籌措機制、創新的研究資助機制、科學的評審評價機制、協同的產業轉化機制。深圳醫學科學院按照“邊建設,邊運行”模式推進,其中,籌建期(2020-2021年)將啓動院長遴選工作,研究出台深圳醫學科學院管理辦法,建設全市醫學科技資源信息平台。
《方案》提出,深圳醫學科學院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以深圳醫學科學院為中樞和橋樑的深圳醫學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基本建成,部分重點領域研究取得進展,針對重點人羣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術獲得階段性突破;到2035年,在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制度安排、規則對接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到本世紀中葉,深圳醫學科學院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粵港澳大灣區醫學科學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全球卓著。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張力友)綜合自南方+(記者:崔璨)、澎湃新聞(記者 陳竹沁)、@鯨視頻v、人才深圳、壹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