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歲的紫禁城 究竟還隱藏着哪些秘密
2020年,故宮建成600週年。600歲的紫禁城古老又美麗,它既是中華文明的寶庫,也是每個中國人一生必須要去的地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怕地震的故宮
1679年9月2日(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發生了一場強烈地震。這次地震雖然發生在白天,但當時天色漆黑,大地像醉漢一樣搖搖晃晃,聲響震天。德勝門等巨大的城門被震塌,厚厚的城牆毀壞嚴重,無數官衙、民居都轟然倒塌,死傷的民眾不計其數。奇怪的是,在這麼大的地震中,故宮裏的宮殿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依然穩穩地立在那裏,堪稱奇蹟。
不但如此,600多年來,北京及周邊發生過200多次大大小小的地震,令人驚訝的是,故宮宮殿基本沒有出現倒塌的情況,這讓無數人感到好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了揭開這個秘密,中國的建築專家帶着外國同行做了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搭建了一個複製故宮建築結構的模型,實驗模擬了不同震級的地震,每次模擬持續30秒。建築模型依次挑戰4級、4.5級以及5級地震,木質結構的模型出現輕微晃動,磚塊砌成的牆體開始鬆動,但是建築模型卻沒有多大變化。實驗人員將震度調到7.5級,模型開始劇烈晃動,左右兩面的牆明顯已經支撐不住,轟然倒塌,但是建築模型卻依然完好。
隨後震度調到10.1級,這是有記載以來最高的地震強度,相當於200萬噸TNT炸藥的爆破力。實驗中儘管底座拼命地晃動,柱子也搖擺得快要飛起來,模型卻依然穩穩當當地立在原地,只是發生了輕微位移。這個實驗讓外國專家一個個看得目瞪口呆。
那麼,讓模型保持不倒的秘密是什麼呢?答案是一隻只小小的斗拱。斗拱是中國傳統木建築中,最簡單的組合形式,但製作技術也是最複雜的。工匠們將拱架在鬥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鬥,拱托着鬥,鬥託着拱,就像搭積木一樣,一層層縱橫交錯疊加,託着屋檐往外延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斗拱之所以這麼厲害,在於它不需要一顆釘子,也不用膠水,靠着榫卯結合,就能牢固地組裝在一起,像一個結構精巧的支架。它們層層伸展,擴大了橫樑的着力面積,將屋頂的重量,傳給了立柱。
採用榫卯結合的空間結構,如同彈簧一般,遇到地震時,會鬆動但不會散架,從而使故宮屹立不倒,這也是許多古建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不倒的奧秘。
院子裏的警報器
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十五,在一陣吶喊廝殺聲中,大批頭裹白巾的人翻過宮牆,準備刺殺當時的嘉慶皇帝。這時,守衞在協和門區域的士兵立刻啓動了一個特殊的報警系統。警報一響,留京王公大臣帶人與駐京火器營的官兵迅速趕來,與闖入者展開了激戰,直至將他們全部鎮壓。這就是清朝的“禁門之變”。
那麼這個特殊的報警系統究竟是怎樣運作的呢?其實只要吹響一個特殊的石頭就行了。故宮各大門的台階上都有欄板,欄板的望柱上頂着一個個蓮瓣狀的望柱頭,如果你發現有的望柱頭頂端有個打穿的小孔,那麼這就是故宮裏的報警器了,叫“石別拉”或“石海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旦發生火災或是發現敵情,宮裏的侍衞就會將一個3寸長的牛角狀銅喇叭,插進“石別拉”的小孔,使勁地吹,此時“石別拉”就像個擴音器,將喇叭聲放大,發出的警報聲類似海螺號吹響時的聲音。故宮別處的侍衞聽到後,也會迅速響應,就這樣警報聲從一處傳到另一處,很快就會傳遍整個紫禁城。據説警報從午門開始傳出,到傳遍整個宮廷,所需時間不會超過1分鐘。
據史料記載,順治皇帝就曾命人在侍衞府安放“石別拉”,分內、外、前三圍,需要報警時,三圍的“石別拉”會同時被吹響。在故宮的太和門廣場、乾清門、坤寧門、東華門和西華門的望柱上也都有“石別拉”。
當你去故宮參觀的時候,如果見到蓮瓣狀的望柱頭,一定要認真觀察一下,裏面若是空心的,那就是報警器“石別拉”了,它們可是守護皇宮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