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後期宮廷門禁有多差?東華門內太監開煙館,慈寧宮銅鈴被盜
想必大家都知道,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那麼作為政權的權力中心,紫禁城地位在全國範圍內是至高無上的,那麼它的安全自然也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清軍入關佔領紫禁城之後,設立的嚴格的門禁,以確保皇家的安全。
其實,稍微熟悉一點清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乾隆以前外人闖入皇宮的事件幾乎聞所未聞,至少在小佛看過的《實錄》和《清史稿》中沒有注意到相關的記載。然而從乾隆皇帝以後,每個皇帝在位期間總會遇到闖宮事件。
乾隆二十三年六月,有僧人持刀強行闖宮門被官兵抓捕;嘉慶八年二月,陳德闖入宮門,驚了嘉慶的駕;嘉慶十年二月,百姓手持鐵槍闖神武門;嘉慶十八年九月天理教教徒攻入紫禁城;道光年間,有百姓撿到一個腰牌,在皇宮賣了幾個月的饅頭;同治皇帝在位期間則更甚,同治十二年巡城御史手摺中有這樣的記錄,“東華門內太監開設煙館藏污納垢無所不有,小偷橫行,太后所居慈寧宮之屋頂筒瓦銅角鈴亦告被竊”;光緒年間,更有兩個瘋子攜帶武器進入深宮之中才被發現……
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一個原本級別最高的宮廷門禁淪落如此不堪的境地呢?
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整理的《清中後期宮廷門禁制度史料》一文中可以看到,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有關嚴肅宮廷門禁制度,然而卻是屢次重申,屢次遭遇闖宮事件。
清朝時候的門禁不像我們現在能夠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他們所倚仗的都是駐守皇城士兵,而那些闖入皇宮中的人有些是在侍衞的眼皮子下溜入皇宮,有些更是大搖大擺的進入,我們可以看到,中晚清皇宮門禁的鬆弛和侍衞的鬆懈瀆職有着極大的關係。
嘉慶八年皇帝遇刺時,身邊有一百多個侍衞,而上前阻止行刺的竟然只有數人,其餘人就像在看戲一般,“百餘袖手旁觀者,豈無朕之至親,豈非世受國恩之臣僕乎?見此等事,尚如此漠不關心,安望其平日盡心國事耶?朕之所深懼者,在此而不在彼。諸臣具有天良,自問於心,能無愧乎?”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守皇宮的侍衞們可以説毫無責任心。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沒有責任心呢?首先就是沒錢!如果錢多,必然會有勇夫。你看太平天國時期湘軍的戰鬥力就比綠營強,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湘軍的薪水高很多,當兵的沒有後顧之憂,自然願意效死力。
清中後期負責守衞皇宮的兵丁們其實大多數家中清貧,更有甚者是貧困户。八旗入關的之後,人口少,朝廷給予了很多優惠與特權,八旗家庭生活壓力沒有太大,隨着後來人口越來越多,八旗中生活困難的旗民也日益增加,升官發財的幾率也就大大降低,各個軍官做起事來也就不認真,招侍衞的熱情極度下降,大多數時候都把當兵的機會給予旗內的貧困户和關係户。貧困的士兵在職時多多少少領一份薪水,一旦出意外去世,家中就少一份收入。光緒皇帝曾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奈何那會清政府四面漏風,只能補貼值班侍衞一點加班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侍衞的困苦情況。
官員把當兵的機會給了旗內的貧困户和關係户,那就意味着根本不在乎這些人是不是有武藝。天理教闖入皇宮的第二年,嘉慶二十年二月,皇帝前去觀看兩翼前鋒營官兵射靶,“官兵二百名內,竟無一人中五箭者,弓力亦覺甚軟”,二百名負責紫禁城安全的前鋒營官兵中,竟然沒有一人射中五箭。
説句實話,一個沒有武藝的人,遇到帶武器闖宮的人,自保尚且艱難,哪裏會主動去招惹,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萬一沒有出事,萬一出事了怪不到自己頭上,還能逃過一劫。
其實不光是侍衞們的戰鬥力不行、責任性不強,連上級配給他們的武器都變得很差。天理教攻入紫禁城事件時候,嘉慶曾大發雷霆,直言侍衞們沒有作戰武器,怎麼去和匪徒們拼命:
官兵空手遮攔,立被殺害,皆由經年累月,不修軍器,弓無弦,矢無鏃,刀槍鈍敝,火藥潮濕,日前擊賊,皆用瓦礫,言之可羞,軍威不振,毫無紀律,此皆管兵大臣之咎,亦朕誤用之過也。
當然,我們不能把中晚清紫禁城門禁鬆弛的原因全部歸咎到普通侍衞身上,主管紫禁城防禦的官員肯定有過錯,包括皇帝在內。你看同治皇帝在位期間出現的開煙館之類的事情,不是他寵幸的宦官做的,就是宦官們為了讓他開心做的,“然若非太監串引,則何能深入禁地,敢為不法之事?”看來門禁的廢弛,太監們也是出了大力的。
況且,八旗入關之後,清朝坐穩天下,隨着康乾盛世的到來,原本尚武精神逐漸衰落,八旗騎射能力日益下降,將官們為求升遷,把心思都放在巴結領導上,哪裏又會去實實在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參考資料:《嘉慶朝實錄》、《清代紫禁城門禁研究》、《清中後期宮廷門禁制度史料》、《晚清宮廷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