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美國外教眼中的中國學生衣食住行之變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經典

  大衞坐在自己“專屬”的口語教室裏。新華社記者 劉方強 攝

  新華社合肥10月27日電(記者陳尚營、劉方強)2008年,當美國人大衞·伊比首次來到安慶師範大學任教時,他沒想到自己會在這個長江邊的城市工作生活12年,也沒想到這些年中國會發生這麼多的變化,而他的學生成為他觀察中國變化的窗口。

  初來乍到,大衞發現學校東門外有許多飯店,一有時間,大衞就喜歡和學生們一起去品嚐各種中國美食。但令他失望的是,這些飯店往往外表看上去很華麗,一走進去就會發現裏面裝飾很簡單,“通常就是幾張桌子和椅子”。雖然食物很美味,但是由於內部環境一般,大衞總覺得“還差點意思”。

  “現在隨着中國的發展,很多建築除了注重外表,裏面的裝飾也很講究了,居住環境明顯提升了。”大衞説。

  12年來,大衞教過的學生已有上千人,其中很多人來自中國農村。在學習上,每一屆學生都很勤奮,但是他們的穿衣打扮卻在不斷變化。

  據他回憶,第一次見到中國學生時,大家穿着都很樸素,看上去“有點無聊”,“而現在大家穿衣打扮都很有個性”。

  在課堂上,學生們用手機查找資料,準備英語對話。受訪者供圖

  目前,大衞承擔着學校英語口語教學任務。在外國語學院教學樓裏,603室是大衞的“專屬”教室,這讓他頗為驕傲。針對不同的教學需要,這間教室裏的桌椅可以自由組合、移動,大衞也能近距離與學生互動。

  “這間教室是2016年開始投入使用的,與傳統的教室相比,這樣的設計更符合口語課的教學需要。”安慶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先榮説。

  上課遇到新單詞,以前的學生都是拿出詞典,現在的學生則拿出手機。“現在幾乎每個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查單詞更方便,找信息也更快,當然學生上課也更容易分心了。”對於這樣的變化,大衞喜憂參半。但是他對自己很有信心,“只要老師上課足夠有趣,學生們就不會分心”。

  除了在學校教課,大衞還積極融入當地的社區。這些年來,大衞很關注校內貧困生,多次向學校貧困生基金捐款,經常到周邊中小學義務支教。“現在想給貧困生捐款‘越來越困難了’,因為這樣的學生越來越少。”他笑着説。

  此外,他和同事每兩週還會在安慶當地的社區舉辦一次英語角活動,每次都能吸引不少人。“有小學生、中學生,還有大爺、大媽。”大家學習英語的熱情很高,這也讓大衞有些驚訝。

  談到中國的變化,大衞特別提到了中國私家車數量的激增。“現在即便是去農村,也會看到很多小汽車,這和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