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打出“組合拳”力促教育公平和青少年全面發展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經典

  在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二中心小學教師辦公室,一名教師閲讀根據“雙減”政策及相關規定重新修訂的作業管理制度。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新華社上海9月5日電(記者王婧媛、嶽夕彤、許曉青)中國於近幾周打出“組合拳”,進一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調節並限制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時間。專業人士認為,這將提升教育體系的公平性,進一步確保中國青少年全面發展。

  多年來,中國學生大多面臨着超負荷的課業壓力,近視、睡眠不足、體質欠佳等情況並不鮮見,引起全社會關注。

  過去幾年間,全國多地隨處可見營利性校外補習班的巨幅廣告及其教學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補課產業鏈”依然在網上盛行,規模迅速膨脹。這在給學生加壓的同時,也給家長帶來更重經濟負擔。

  校外補習的惡性競爭加劇了教育不平等,甚至從家長的焦慮中榨取價值。有些家長為此大把花錢,一些大城市的家庭,每月在孩子校外補習上花費的費用已超過對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費總額。

  為回應社會關切,中國推行一系列新舉措,力爭在一年內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家長經濟壓力,在三年內取得顯著成效。

  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部署學校重新調整作業總量,改進課堂教學,開展課後延時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

  與此同時,相關法規也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各地不再登記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專家認為,校外培訓愈演愈烈,不僅擾亂課堂教育,同時加大了教育不平等。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表示,此次新規實施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一步。

  各地教育部門迅速響應。上海出台細則,提出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五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部分學校還將五子棋、魔術等社團活動引入放學後的服務時間。

  上海市徐彙區華東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水育興趣課”上,學生們分組進行趣味實驗。新華社記者 王婧媛 攝

  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已調整課程表,優化課程設計。“如果能通過做兩道題讓學生掌握知識,就不再出四道題。相信堅持下去,學生在校內的收穫不減反增。”教師蔡國英説。

  開學第一天,該校四年級學生魏致浩和其他40多名同學一起參加了“水育興趣課”,自己動手搭建“海綿城市”實驗模型,體驗完成一次污水過濾,他和同學都饒有興味。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一系列新舉措旨在提高校內教育的效能,根據學生需求,因材施教,教師可適當增加課後服務;同時在評價體系中,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教育評價導向,這是面向未來培育人才的必由之路。

  為兼顧提升教育質量和增強教育公平,北京市還擬推行校長和教師在學校間的交流輪崗,確保學生能夠平等享受高質量教育資源。

  減負同時,部分家長擔心孩子會在課後花更多時間打遊戲。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二中心小學的教室內,學生們翻看同學暑假裏的閲讀書目和筆記。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中國於本週發佈的一條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新規,回應家長的關切,進一步確保未成年人在課外生活中健康成長。

  這條“史上最嚴”的監管令明確規定,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户賬號實名註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註冊和登錄的用户提供遊戲服務。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稱,部分未成年人每天在線遊戲時長超過10小時,甚至有未成年人連續打遊戲38小時,從個人到家庭,再到社會,網遊沉迷的潛在危害將逐步發酵。

  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戴炎淼認為,出台“網遊限時令”,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手段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體現出對未成年羣體“屏幕行為”的重點干預,另一方面也是為遊戲產業構築更綠色健康、更可持續發展的用户基礎。

  戴炎淼認為,資本及相關產業鏈,不能依靠“誘捕低齡羣體”來單向度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出台系列舉措既貫徹“青少年保護”意圖,又引導相關產業在合理區間運營並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中國政府一貫重視青少年發展,這體現在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及“十四五”規劃中。專家指出,已出台的政策是一套“組合拳”,還包括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飯圈”文化的治理,這體現了綜合治理的意圖。(參與採寫:王笛、吉曉東、胡浩、洪澤華、顧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