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視角
雍正殺年羹堯,“功高震主”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年羹堯的得寸進尺,刺傷雍正的自尊心。
年羹堯本來也沒有什麼履歷背景。但是不到30歲,康熙48年(1709年)被康熙慧眼相中,破格提拔為四川巡撫,成為一方封疆大吏。因為戰功累遷,康熙57年(1718年)成為四川總督。
由於當時西北盤踞着很多蒙古勢力,新疆等地尚未徹底納入版圖。所以四川總督這個位置就異常重要,是康雍乾歷代皇帝的心腹重臣。
不得不説康熙識人非常準。年羹堯的軍事才能以及執行力非常人可及。
雍正初年如若不是年羹堯速戰速決,解決了西北羅卜藏丹津的叛亂,極有可能讓羅卜藏丹津趁着胤禵回京奔喪,繼續坐大,與策妄阿拉布坦聯合到一處。那樣整個西北乃至整個大清都會出大亂子。
所以“平定青海之功”也給年羹堯帶來了仕途上的頂點。雍正對他的恩寵無以復加,雍正甚至希望能和年羹堯做“千古君臣互信的榜樣”。
但是從雍正2年(1724年)10月,年羹堯第二次進京陛見開始,君臣互信盡失。
這期間發生了三件事情,表面看起來是年羹堯“傲慢,無人臣之禮”,和《雍正王朝》劇情類似。
第一件,發生了”讓直隸總督李維鈞、陝西巡撫範時捷等跪道迎送”事件。
其實雍正不是小氣人,但是李維鈞本身就是年羹堯保舉的人,雍正很賞識,“攤丁入畝”、“火耗歸公”這些雍正初年的改革新政,都和此人有關。你是關起門來你們行家禮就無所謂,但是李維軍可是直隸總督,他公開跪道迎送,那性質就不一樣了。這裏面涉及到涉及到赤裸裸的結黨營私,也就是説,如果不整治,年羹堯説話比自己還好使。
第二件,”進京不久,雍正獎賞軍功,京中傳言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
這個比剛才更厲害,甚至有點脅迫雍正的意思。獎賞軍功本來是雍正的事情,這是年羹堯沒跟自己打招呼,就對外宣佈,説自己已經同意了。如果自己真的同意了,年羹堯更是得隴望蜀;如果自己不同意,説好的君臣互信呢?説好的要做千古君臣的榜樣呢?
第三件,説雍正整治阿靈阿(皇八子胤禩集團的成員)等人,也是聽了年的話。
這件事情,不單單同樣有無視雍正,過分抬高年羹堯重要性的意思。更關鍵的是,他公開暴露了雍正與胤禩之間的矛盾。雍正此刻還指望着胤禩替自己穩定局面做事情呢。此刻挑破,置雍正於極端被動。
換了誰,接連遇到這三件事都會出離憤怒的。嫌隙一旦產生,任憑再鐵的關係也無法彌合。
但是我們會想這件事情,除了第一件事情可能性比較大之外,其他兩件事情,都是道聽途説,存不存在一定的陰謀論?不好説。
不過年羹堯再沒有機會向雍正解釋了。所以年羹堯回去之後,就收到了“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這實際上是對年羹堯的警告,已經是比較高級別的警告。雍正自然是希望年羹堯能“負荊請罪”,深刻反省下自己的錯誤。然而年羹堯的表現,令人大失所望,他根本就沒有上心。連朝乾夕惕都寫反了, 這再次深深的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
給你機會解釋,你不解釋。接下來就沒有機會了。雍正對年羹堯態度的變化,使得那是敢怒不敢言的人,終於找到了方向。
第一時間出現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印象,比如説“老虎進門”等等。似乎連上天都在昭示着年羹堯該死。於是雍正快刀斬亂麻,先除掉你的兵權,發往杭州將軍任。然後下獄治罪,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光砍頭的就有32項大罪。
事情發展到這裏,即便雍正也沒辦法赦免年羹堯了;不管雍正願不願意殺年羹堯,年羹堯都得死。
年羹堯後期的很多行為令人無法理解。自命清高、恃寵而驕,可以理解。但是“作”到那個份上,在自己被雍正幾次高級別警告之後,連“朝乾夕惕”都能寫反了,這説明那一刻年羹堯的確內心對雍正是沒有半點敬畏之心的。
如果年羹堯真的如電視劇裏,一介家奴或許一介武夫出身,犯這種錯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年羹堯可不是什麼一介武夫,他是正兒八經的舉子。靠科舉功名上位的,是在庶吉士這個位置授職翰林院檢討,最終成為內閣學士。
那麼年羹堯為什麼還會迷失自我呢?
原因在於雍正,因為雍正“捧殺”了年羹堯。雍正前期給年羹堯太大的權力,而且過於寵幸,年羹堯在西北打仗的時候,雍正甚至“千里送荔枝”。動不動就是這樣的漢子,動不動就要用一半江山來籠絡年羹堯。可能由於太逼真,年羹堯竟然分不清現實與理想狀態了。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