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和宋朝是並存的,過程也有相似,遼國與北宋並存一百餘年後,最終被金國先後覆滅。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947年,遼人建立“大遼”,最終於公元1125年被金朝所滅。之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魯大石在公元1134年延續契丹政權,在虎思斡耳朵(現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建立了西遼。
宋朝呢,於公元960年,發生了歷史著名的大事件,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最終發生又一起歷史大事件—靖康之恥,於公元1127年北宋宣告覆滅。之後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建立了南宋,延續宋朝。
首先需要説明,在歷史課本中並不是只記載了宋朝的歷史,也是有提過西遼的歷史,只不過提的比較少。再者南宋也不算偏安,還是在中原大地上建立的政權,要説偏安,西遼為何不算呢?中原大地物資豐富,地大物博,相信沒有一個政權不想在中原大地生根發芽吧?
西遼為何在中原大地上建都呢?西遼的開創者為何要逃亡去可敦城(現今蒙古布爾幹省土拉河上游古回鶻城)?那不是被逼的嗎?那不是打不過金國而進行逃亡的嗎?南宋即使在偏安一隅那也是在中原大地上繁衍生息。還在中原大地上的版圖。
西遼的和中原大地相隔的距離可不算短,從地圖上看,西遼才算是偏安,遠離了中原大地上的中心區域。實際上,兩個王朝同屬偏安性質的政權,因此提到到偏安一詞,並能像標籤一樣只貼在南宋身上,西遼也逃不出這個範疇。
而且西遼説是威震中亞也存在水分,這麼厲害的西遼怎麼不“報仇雪恨”呢?忘了當初是怎麼“狼狽不堪”了嗎?當然西遼建立政權穩定後也東征過,雖然初有成效,但是之後也是被迫放棄東征。最終立國不到一百年就投降了蒙古,西遼所展現出來的歷史能量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
西遼在滅亡後直到現今,在原西遼故地生活的人,都已經融入了哈薩克,柯爾克孜這兩個民族中。都保留有獨立的乞塔(契丹)部落。甚至在柯爾克孜中,乞塔(契丹)是一個重要的部落。已經脱離了中原。西遼如一隻風箏,飛得太遠,以致於超出了中原人的視線。被偶爾提及,是因為還有一條線牽着,如被淡忘,也屬正常。
反觀南宋,除了軍事上不盡人意,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歷史王朝上最高水平,比如經濟,文化、科技方面,是其它朝代無法媲美的。在科技上火藥、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等廣泛應用,毫不誇張地説,14紀的中國已經成為技術革命的中心。
經濟、文化上,大家都是熟知的,南宋的經濟在在當時世界上是是其它國家無法比擬的。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沈括、岳飛、朱熹、李清照、辛棄疾、文天祥、司馬光等優秀人物更是享譽千古。
文學方面唐宋八大家,宋朝佔了六位。還有宋四大書法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南宋東南三賢:朱熹、張拭、呂祖謙。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等人物。宋朝的光輝在方方面面很是凸顯,存在感爆棚。
再者中原王朝有着一個非常清晰的政治統治體系,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是一個非常有着傳承性的王朝更替。
雖然西遼也算實力不錯。但是並不排在中國的封建王朝的政治體系中,對於中國的王朝更替、歷史延續並沒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對於中國的歷史走向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在歷史上,西遼的身份更像是中國人建立的外國政權。
雖然南宋和西遼都算是偏安,但是南宋是中華民族的傳承主線,而西遼在當時並不算是歷史主線,像是歷史的附庸,側面印證宋朝這支主線般的存在。即使南宋苟且偏安,但南宋的傳承是完整的,從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到南宋據江而守,儘管苟且偏安,但是卻是完整的宋朝歷史的一部分。
而且中國歷史習慣了以漢族為主體,為中心。是以華夏大地,中原地帶的封建王朝為歷史傳承主線,雖然元朝好清朝建立過政權,但是秦始皇之後,朝代都變為了多民族、大一統的形式存在,元朝和清朝雖然不是以漢族為主體,但是依然是承上啓下,延續歷史主線的身份。
而西遼就算是威震中亞,但是與中原的聯繫逐漸減少,以至於淡出人們的視線。西遼的領土已經有部分不算是中原領地,已經脱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區域,更像是前文中所説,中原人建立的外國政權。並不被中原人認為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反而成為了人們印象中的外國,所以西遼的歷史並不被後來的史官所重視。
最後我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有着豐富的封建王朝歷史。例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無疑是中國封建王朝的一個又一個的巔峯。中華大地上的歷史實在是太豐富了,要想將王朝在歷史教科書中全部敍述描繪,肯定是巨大的工程,也無法描繪到特別細緻。
教科書的內容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描繪,要是全部描繪,恐怕其它學科就得去除了,因為太多了,學不完,所以有選擇的進行摘錄進行描寫則是一種無疑正確的選擇。
大家對此怎麼看?西遼和南宋大家是不是更傾向於南宋是歷史主線呢?歡迎下方留言探討。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持。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