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上班後,應該怎麼管理孩子的在家時間?

很多父母都習慣於做一個“鬧鐘型”的父母,他們總是提醒孩子在8點鐘要做作業了,9點鐘要睡覺了,你的作業必須在15分鐘內寫完……這就叫做“鬧鐘型父母”。


但其實這樣的“鬧鐘型”父母,會讓孩子永遠記住的只是父母的指令而找不到自己,進而喪失自己獨立的認識。


父母上班後,應該怎麼管理孩子的在家時間?



這樣的“鬧鐘型”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兩個後果:


1)孩子永遠只能記住父母的指令,以父母的指令為鬧鐘,喪失了自己去管理時間的機會和能力;


2)孩子喪失了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獨立” 的認識。


鬧鐘型父母如何蜕變?


你需要完成三件事:


1.要允許錯誤、失誤的發生。


因為這就是成長的過程 ,成長獨立的過程就是不斷犯錯的過程。


就像孩子從走路到會跑,中間肯定要摔跤。父母要學會勒住自己的內心,陪着孩子一起接受批評,你要讓孩子有這個機會去完成自己的時間管理。


比如11年前,我帶孩子們參加國際實踐營。那一站是德國,我們都知道德國人非常嚴謹,大巴司機告訴孩子們第二天早上9點集合,孩子們需要把書包、水等等準備齊全才能上大巴。


我們的老師們並沒有事先提醒孩子,或者替孩子們收拾,於是,第二天,等最後一個孩子上車,我們已經遲到了45分鐘了。


司機很生氣地批評了我,但我勒住了自己的內心,沒有把這些話傳達給孩子。


第二天,我依然只告訴孩子幾點集合,要帶齊什麼東西,然後這次孩子們遲到了20分鐘。


到了第三天,我聽到孩子在開會討論這個事情,他們決定提前帶齊東西上車。這一次我們沒有遲到。


而到了第四天,我們上車的時間甚至比約定的時間還早5分鐘。


在這個事情的處理中,因為我勒住了自己的內心,所以孩子們掌握了獨立進行時間管理的能力。


2.為孩子提供有效的工具


可以是一些表格,然而更重要的工具是父母的支持、鼓勵與接納,以及允許孩子犯錯和失誤。


3.讓孩子成為時間安排的主題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的障礙,不要怕犯錯,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幫助孩子鍛鍊時間管理能力,這個能力並不僅體現在學習上,它會體現在是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


生活是教育的本質,教育讓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僅僅為了學習。家庭教育裏特別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幫助孩子學會生活,幫助孩子們學會如何管理和創造自己的生活。


只盯着學習,就會忽略生活;只盯着分數,就會忘掉世界上重要的東西。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的孩子要學習的是時間管理,而不僅僅是學習時間的管理。


幫助孩子學習時間管理能力,

有重要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建立時間概念。


孩子們需要知道兩個關鍵點:我擁有多少時間,我做事需要多少時間。


第二步: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的資源。


資源包括時間、個人才華、周圍的朋友,以及世間萬物,資源還包括孩子的能力,比如他寫十道數學題需要10分鐘,而別人需要一小時,這就是孩子的能力資源。


第三步:給孩子提供方法和工具。


對於小學1-3年級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完成作業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時間的概念。


因為低年級的孩子處於具體形象的思維階段,時間對他們來説是一個抽象概念,有時候不能很好的理解。


如果你希望孩子在15分鐘寫完數學口算作業,你可以説:“用你看一集動畫片《熊出沒》的時間,寫完數學口算作業。”或者“你看啊,當分針從3走到6,數學口算需要完成咯。”


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時間計劃表,給孩子計時器,讓孩子記錄自己寫每一項作業需要花多長時間,訓練孩子對抽象時間的感知能力。


第四步:對孩子認可與鼓勵。


要強調孩子自己的重要性。認清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不要一手包辦。


父母如何管理孩子在家的時間?


第一,我們要讓孩子提交自己的規劃。


這個規劃中不僅僅是學習。建議大家把吃飯放在第一位,運動放在第二位,學習放在第三位,娛樂放在第四位。


第二,對孩子的實施效果,我們要給與客觀評價 ,而不要批評指責。


家長要注意:


1.不要頻繁查崗;
2.不要言語中透露不信任;
3.不要回家後就立刻關注孩子的時間管理,要首先關注孩子的感受;
4.不要指責,不要批評孩子。要提供更多的鼓勵 方法。


讓孩子在犯錯的過程中學會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試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6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上班後,應該怎麼管理孩子的在家時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