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名將朱可夫,一生幾乎無敗績,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多?

歷史上,無數名將之所以可以流芳千古,依靠的是無數白骨堆積而成。二戰名將朱可夫元帥,臨危受命率領頹勢中的蘇軍反攻德軍,獲得史詩級勝利,被大家稱之為戰神。朱可夫算得上蘇軍第一名將,在他指揮下蘇軍鮮有敗績,是位百戰名將,可這樣一位功勳人物,所指揮戰役死亡人數遠大於敵人,這是為何。

蘇軍名將朱可夫,一生幾乎無敗績,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多?

二戰初期,德軍敗波蘭、擊潰英法聯軍,佔領歐洲大片領土,這個時候,德軍處於全盛時期,可他們再如何狂妄,也不敢輕易進攻蘇聯,雙方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之所以簽訂該條約,根本原因在於未做好全面進攻蘇聯準備。

幾番準備後,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五百五十萬大軍,分兵三路進攻蘇聯,妄圖以閃電戰擊潰蘇聯。由於,蘇聯未做好全面戰爭準備,德軍在蘇聯境內長驅直入,擊潰蘇聯所構築防線,威脅莫斯科。

蘇軍名將朱可夫,一生幾乎無敗績,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多?

在這萬分緊急時刻,斯大林啓用朱可夫,讓他全面負責防禦莫斯科,在朱可夫全面負責下,蘇聯紅軍以頑強精神擊潰德軍,導致德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博古等指揮官遭受處罰。這一戰蘇聯參戰兵馬為125萬人,德國為180萬人,戰役結束後,蘇軍付出100萬人傷亡代價,德軍付出50萬人傷亡代價,從傷亡比例來看,蘇軍遠高於德軍。

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等戰役中,朱可夫指揮軍隊傷亡均高於德軍,從中能看出朱可夫元帥戰績是建立在無數白骨之上。

蘇軍名將朱可夫,一生幾乎無敗績,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多?

要説朱可夫是百戰名將,我認為並不是,畢竟勒熱夫戰役,朱可夫所指揮蘇軍付出26萬人陣亡,50萬人傷殘代價,德軍僅付出4萬人代價,可這一戰失敗,並未掩蓋如日中天朱可夫戰勝形象。

朱可夫是位史詩級名將,他所指揮戰役意義重大,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以人海戰術為基礎,導致大量士兵傷亡,從減少傷亡態度分析,朱可夫並未獲得勝利。不少人眼中認為,一個能打仗將軍,必然自身軍隊死亡率必須要低於敵人才算勝利,而不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蘇軍名將朱可夫,一生幾乎無敗績,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多?

我認為朱可夫戰法,確實適合蘇聯,可光鮮戰績背後,龐大傷亡人數,導致蘇軍每次勝利均付出慘遭代價。

可以説,朱可夫之所以勝利,在於自己壓倒性人數優勢,讓自己有足夠把握獲得勝利,從中能看出,沒有足夠兵力,朱可夫不敢去指揮,以少勝多更是不存在。

拋開這一點看,朱可夫還是有不少真本事,他所指揮不少戰役均改變二戰進程,從而讓世界各國戰勝法西斯時間大大提升,從這點看,朱可夫是位英雄。

蘇軍名將朱可夫,一生幾乎無敗績,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多?

朱可夫之所以採用人海戰術,他深知蘇軍和德軍存在一定差距,迫使不少蘇軍只能採取人海戰術,掩蓋素質、武器缺失,從而讓自己獲得最終勝利。可以説,朱可夫戰術適合蘇聯那時候整體情況,畢竟再不反抗,有可能讓自己走向萬劫不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3 字。

轉載請註明: 蘇軍名將朱可夫,一生幾乎無敗績,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