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為何放棄在美國的高薪來到臨港就業創業?年輕人才在臨港有多大的施展空間?臨港的高校又是如何引導畢業生留在臨港的?5月11日,在臨港新片區“加速人才集聚、助力產教融合”工作推介會暨臨港高校青年“建功新城”主題活動上,一批紮根臨港的人才吐露心聲,講述了選擇臨港的理由。
馬翔是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海歸白領代表。他在美國放棄了14萬美金的年薪,毅然回國來到臨港。為何選擇臨港?他説:“臨港有不輸美國的生態環境,而且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具有多元文化和敢於拼搏的精神,這裏很適合我。”
同樣是海歸的張秋林是青年創業代表。在國外期間,他被國內的經濟發展熱潮深深吸引,便和其他兩名夥伴一起回國創業。“剛到臨港,我就被幹淨美麗的環境和濃厚的學術氣氛吸引了,決定安家在臨港。現在公司也創立了,孩子也在臨港出生。希望更多海外留學人才來到臨港,用自己的所學所知參與臨港和中國發展。”張秋林説。
除了吸引海外和國內其他地方的人才,臨港的高校也在不遺餘力把畢業生留下來。上海電機學院尚海龍老師在活動中分享:“讓學生願意留在臨港,重點是要讓學生了解臨港,所以學院與臨港很多企業簽署了共建協議,拓展在臨港的‘朋友圈’,使學生的實習等都儘量留在臨港。同時,積極動員學生參加新片區的活動,在新生入學環節還特意設了‘看臨港’環節,就是為了讓學生們瞭解臨港、愛上臨港。”
在推進會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詳細介紹了臨港新片區“十四五”規劃中產教融合方面政策、臨港新片區人才引進、住房、教育醫療配套等政策。
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儒代表臨港高校發佈了支持和引導高校畢業生“留在臨港、創新創業”倡議,倡議臨港各高校加強教育引導,鼓勵畢業生紮根臨港,加強“供需”對接,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人才需求良性互動,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在新片區產業轉化,聯合培養複合型人才。
當天,臨港青年聯盟首批成員單位簽約,臨港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也簽約進駐國際人才服務港。另外,臨港新片區高校聯盟與臨港區域化黨建五大分聯盟就共同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臨港新片區進行簽約。通過三個簽約構築三大人才服務平台,更好服務新片區高校畢業生留在臨港、紮根臨港。
欄目主編 許素菲
圖片來源 活動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