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是每一所大學的最初願景和最終目標。
大學人才培養的結果可以參考畢業生的就業率、就業質量以及深造率等,但人才培養的效果不止體現在學生畢業之時。畢業生能否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取得成就,成為各行各業的翹楚,是大學人才培養能力和人才培養成果的更重要的體現。在大學培養的各類人才中,學術人才具有獨特的地位,學術人才的培養與大學的學術水平關聯最為密切,培養學術人才是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目標。
基於這樣的背景,軟科排名設置“造就學術人才”指標,統計學校的本科、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中,在1991年至2019年底期間,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G20國家院士的人數。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主榜)指標權重截圖
各大高校都培養了多少學術人才呢?我們來看看:
▼
造就學術人才百強榜中,北大和清華以絕對優勢位於第一梯隊,北京大學以培養592名學術人才的絕對優勢位居榜首,清華大學以483名的總數位居第二。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術人才數量均在300以上,位於第二梯隊。復旦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學術人才總數在200人以上,位於第三梯隊。作為我國最頂尖的一批大學,這樣的人才培養結果與他們良好的教學教風聯繫密切。
吉林大學以283名學術人才的總數位列第7,表現十分亮眼。傳説中“長春市有多大,吉林大學就有多大”的吉大,在2000年-2004年先後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6所大學合併而成,在合併前六校都曾經歷滄桑歲月,都有着極其光榮的歷史,為國家在基礎科學、機械工業、醫學、通信類等領域培養了大批人才。2019年新增院士中,本科畢業於吉大的院士校友就有8人,包括信息技術科學部的江風益、化學部陳學思、地學部成秋明等,新晉院士的本科校友數僅次於中科大。
圖源:吉林大學官網
蘭州大學在學術人才排名上位居第16名,學校堅守在西部地區,造就了164名學術人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9年11月中科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公佈,蘭州大學化學系校友吳驪珠、張錦當選院士,至此,恢復高考以來蘭大化學已經培養了八位院士。除了化學“一門八院士”,還有中科院“蘭大軍團”等等,都是享譽內外的“蘭大現象”。他們雖處邊緣,卻依然沒有減輕歷史賦予每一位蘭大人的責任和使命,將“自強不息,獨樹一幟”的校訓牢記心中。
圖源:蘭州大學官網
農業類高校中國農業大學居於排行榜第17位。中國農業大學作為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造就的學術人才共有138人,農大人一直為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温飽和富庶之夢不遺餘力,高福、石元春等院士均畢業於此,“DNA之父”James Watson 和我國傑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等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均在中國農大擔任名譽教授。“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一直是中國農業大學不變的追求,在財經金融、電子通訊等領域吃香的當代社會,中國農大依然為社會培育着相關領域優秀人才。
圖源:中國農業大學官方微信
“雙非”高校安徽師範大學表現突出,在造就學術人才排行榜上位列第43名,數量不輸“雙一流”大學!安師大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前身是省立安徽大學,後來在歷史沿革中經歷多個辦學階段,有多個頂尖高校學科專業的加盟,郁達夫、朱光潛等一大批知名學者曾在此弘文勵教,學術精神一直傳承不斷,也為國家培育了大批人才。韓斌、李亞棟、王如松等院士本科屆畢業於安師大,此後還多次回母校做客分享經驗和感悟。2018年安師大慶祝建校90週年之際,還成立了校友李亞棟院士工作室“單原子-團簇-納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