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在當今社會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為社會發展培育各種專業人才,體現着國家現代化進步水平。在歐洲各個國家,高等教育歷來受到高度重視。那麼,歐洲尤其是中世紀以來,大學教育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下吧!
大學的前身
很少有人知道,第一批大學是如何誕生的。眾所周知,歐洲文化的起源來自古希臘、羅馬。而最早表示“大學”一詞在拉丁語詞根中有“全面”或“協會”的意思。從字面上理解就不難發現,大學這一機構的定義是經過不斷演變和轉化得來的。最初始的大學只是這一複雜現代機構的雛形之一,同一位面可能有多種面孔和形式。
現代大學
而大學是為了培養多種特定職業技能人才出現的,例如建築行業的建築技能人才,陶器行業的製陶技能人才,不一而足。故而,現代大學和這些原始單位的區別是,大學是多學科的。當出現一個整合醫學、法學、神學的教學機構出現時,大學就在西方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教育深受宗教的影響
在整個西方教育史,中世紀宗教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教育最開始與探求《聖經》中的真相有關,為此,教育機構的開設了是為了讓人們精確閲讀和闡釋宗教教義的書籍。 畢竟,教育被認為守護神聖正統教義,避免人們走入歧途,並堅守最基本的原則。不過,慢慢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學轉化成培養傳播傳承文化知識,培養專業職業技能人才的地方。
教會是中世紀歐洲教育的主導力量
11世紀初的歐洲,大學開始生根發芽
在11世紀,歐洲大陸有幾所宗教學院和行會學校開始轉變成更大的教育中心,它們成為歐洲第一批的大學。一些修道院學校,例如貝克學校,吸引了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那時的大學設立,需要來自所在國家的世俗權力,但仍然擺脱不了宗教影響力,還需要經過羅馬教皇簽署正式文件才能宣告成立,並接受教廷管轄。不過,此時的開放式大學已經初具雛形,城市社區也設置了接收學生的最低數量。有的自治大學甚至受到特權的保護,允許其學生免服兵役。
13世紀,歐洲封建化達到頂峯,歐洲各國紛紛建立大學
13世紀,歐洲大學的數量大大增加,有名的有19所。其中,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頒佈詔書,批准了歐洲古老大學巴黎大學的成立。巴黎大學是由巴黎聖母院的大教堂學校發展而來的。而劍橋大學是1209年牛津大學學生流亡後成的。法國蒙彼利埃的醫學院則是在13世紀初成為一所新大學,而圖盧茲大學則由羅馬教皇授權於1220年建立。 此外,在西班牙,國王於1220年在薩拉曼卡建立了一所古老的大學。
薩拉曼卡大學 西班牙最古老的頂尖公立大學
14-15世紀文藝復興,大學成為思想交流和傳播的平台
14世紀,歐洲大學已經增加到25所。許多城市都希望成立新的大學,希望改善他們的經濟狀況。大學開始主導更多的教學時間,但羅馬教廷還是試圖干預大學的教學內容,在羅馬教廷資助的許多大學中,神學是非常重要的學科。
在這樣的大學中,教職人員主要是一些神父,而教會也會在大學派遣常駐代表,代表直接隸屬於大主教。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學機構卻越來越傾向於用世俗教育來代替神學教育,這主要是因為大學機構不同於國家其它機構,到大學學習的,有各種年齡段和不同國籍的人,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自然就產生了新思想和新交流。世俗知識的傳播從此慢慢生根發芽。
頗有意思的是,由於此時的大學流動性都很強,如果發生任何災害或者戰爭,則該大學只能搬遷到另一個位置。而在早期,學生進入大學是沒有任何分數規定的,只是學費要自付,這也就讓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特別辛苦,他們不得不租用很小的房間節省開支,經常生活在貧困中,一些人甚至不得不流浪。到十四世紀。甚至專門出現了一種獨特的學生種類,叫做“流學生”,他們定期從一所大學轉到另一所大學,只為完成既定的學業。
中世紀大學
到了14世紀後半葉,“系”開始出現在大學中。最初的大學,通常都增加了幾個“系”,贊助資金和院系劃分決定了大學的命運。因此,國家代表和院系的代表共同選擇了大學的正式負責人,即校長。最初,校長只擁有臨時權力,通常為一年。直到15世紀末,大學的主要官員開始由行政當局任命,而其它因素失去了影響力,大學開始授予學位。通常,一個13-14歲的少年,由一名教授教學3-7年,成功完成各項學習活動後就能獲得學位。這是大學學位制的雛形。到了15至16世紀,大學的數量持續增長,那時歐洲有大約80所大學,再到下個世紀,則規模已經擴大到180個左右了。
16-17世紀新教改革,大學擺脱宗教桎梏,成為世俗的學校
在16-17世紀,羅馬教廷對許多大學進行了新的改革,各地大學紛紛加入新教改革,德國符騰堡大學成立於1502年。他與其它許多傳統大學不同,這所大學擺脱了梵蒂岡的控制,開始隸屬於世俗權威。而在英格蘭,新教改革則對劍橋大學的影響最大。
在此期間,法國的大學的教學系統也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轉向真正的科學。在地理學中,他們開始使用具有重大地理發現的新地圖。而在符騰堡州的弗萊堡以及英國的牛津大學,則是改革了教育課程。這些講座或授課開始分為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
馬丁·路德像
此外,在中歐,宗教改革在城市學校的建立和改革中發揮了特殊作用。馬丁·路德在1527年在埃斯萊本建立了高等拉丁學校。
二十年後,德國出現了六十所新教城市學校。艾斯萊本的第一所主要新教城市學校由埃裏格拉領導。課程包括德語學習、教堂唱歌,拉丁語法和文學,古希臘作家的學習以及關於“世俗話題”的教學。對於世俗話題教學,則是使用了1518年的“教育學”課本,該課本提供了例如有關葡萄收穫,家禽養殖,婚姻,個人衞生,禮節,劇院等等的教學課,不在是神學一家獨大的局面。
最後,到了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初。大學承擔起了為年輕人規劃未來的主要任務,並以實現這一目標展開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