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第六次十字軍東征明明勝利了,卻不被歐洲各國所承認呢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經典

準備出征的十字軍

從公元1096年至公元1221這一百餘年裏,歐洲國家共在天主教皇的號召下先後發動了五次十字軍東征。除了第一次東征外,其他四次東征活動最終都以失敗而收場。尤其是在第五次十字軍東征後,由於大主教的錯誤指揮,致使基督教世界國家白白丟掉了對耶路撒冷的控制權。所以在此之後,天主教廷在歐洲的影響力開始大幅下滑,所有的封建領主全部都拒絕再接受教皇的徵召前往東方了。

如今的耶路撒冷

在此之前,雖然絕大部分的封建領主拒絕組建十字軍,但還有少量國家願意為了基督教而赴湯蹈火。但是第五次東征後,教皇自身也意識到已經徹底無法再組建十字軍,所以也沒有再提及此事。不過,這並不代表教皇並不想要恢復對耶路撒冷的控制權。

公元1225年,神聖羅馬帝國與耶路撒冷王國結成秦晉之好,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也單方面宣佈自己為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為了通過戰功確立自己在神聖羅馬帝國內的權威,同時守護自己的"領地"耶路撒冷王國,於是發動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呼籲組建十字軍東征

身在羅馬的天主教廷一直和神聖羅馬帝國有着非常緊密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最早要追溯到神聖羅馬帝國的前身,也就是法蘭克王國時期。眾所周知,神聖羅馬帝國就是從法蘭克王國發展而來的,而法蘭克王國國王和羅馬教皇的這種緊密關係也被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所繼承。

分裂後的法蘭克王國疆域圖

公元1215年,發動了第四、第五次十字軍東征的教皇英諾森三世為腓特烈加冕,使其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就是腓特烈二世。不過此時的他年僅二十歲,雖然他有着雄心壯志,但帝國內部的許多領主都因其太過年輕而不願意接受他的統治。在這種背景下,腓特烈二世急需發動一場對外征服戰爭,以求奠定自己在帝國內部的權威。

腓特烈二世本想挑選歐洲國家作為入侵對象,但這樣所獲得的政治收益實在太少,於是他將目光放在了東方的耶路撒冷城上。腓特烈二世非常清楚,歐洲國家雖然都不願意參與到東征活動中去,但是他們都希望能夠看到耶路撒冷重新回到基督教世界內,而且這也是代代羅馬教皇的夙願。如果他能夠一舉奪取耶路撒冷,並驅逐此地的穆斯林軍隊,那麼不僅能夠提升他在神聖羅馬帝國內的威望,甚至整個歐洲和教皇都將感激他。

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

公元1225年,條頓騎士團做媒促成了腓特烈二世和時任耶路撒冷王國國王的尤蘭達的婚姻。按照歐洲的傳統,腓特烈二世自然而然就獲得了和尤蘭達對耶路撒冷王國的共治權。不久之後,尤蘭達因產後太過虛弱而去世,腓特烈二世則成為唯一能夠對耶路撒冷王國實行統治的君主。

此時的腓特烈二世更加意識到東征的必要,即便是為了守護耶路撒冷王國也要儘快出征。當他將自己的想法向教皇洪諾留三世表達後就立刻得到了支持,並希望他能夠制定下出徵的日期,教廷也會為他的東征活動而提前做好準備。但到了約定的期限後,腓特烈二世卻沒有履行約定出兵,而是再次將出兵日期向後延續了兩年。公元1227年,格列高利九世成為羅馬教廷的新教皇。他對腓特烈二世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非常憤怒,甚至揚言要將他開除教籍。

羅馬教皇洪諾留三世

在這種背景下,腓特烈二世不得不倉促出兵。由於戰前未進行充分的準備,大多將士都感染了傳染病,就連腓特烈二世和他的親信圖林根伯爵也都被感染。無奈之下,腓特烈二世選擇放棄這次東征先行治病。但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卻認為這還是腓特烈二世的藉口,終於開除了他的教籍。對此,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歷史學教授Gunther Wolf在《Frederick II:HOLY ROMAN EMPEROR》一文中曾經提到:"In September 1227, when Frederick was at last ready to embark from Brindisi for the Holy Land, an epidemic broke out among the Crusaders. The new pope, Gregory IX, a passionate man who belonged to the intellectual world of Francis of Assisi—his personal friend whom he canonized as early as 1228—brushed aside Frederick"s justification and excommunicated him for his failure to carry out the Crusade."

(譯文:在1227年9月,弗雷德裏克終於準備從布林迪西出發前往聖地時,十字軍爆發了一場流行病。新教皇格列高利九世是一位充滿激情的人,他屬於阿西西的知識界——他的私人朋友早在1228年就將他封為聖賢。他並沒有聽信腓特烈二世的辯解,而且因腓特烈二世未能執行十字軍東征而將其逐出教會。)

十字軍騎士

不難發現,腓特烈二世並非是不想出兵,他確確實實是被教皇所誤解了。在腓特烈二世最初向教皇許諾發動東征時,他曾經嘗試糾集神聖羅馬帝國內的軍隊,但由於其威望不足,阿爾卑斯山一帶的軍隊拒絕聽從他的調遣;西西里王國內的武裝力量也並不聽從皇帝的旨意,而這兩處恰好是腓特烈二世發動東征的主要兵力來源地。為此,腓特烈二世花費了大量時間投入到強化對兩地的統治之中,卻被教皇誤以為是在故意拖延時間。

雖然腓特烈二世曾經嘗試着向教皇解釋,但格列高利九世卻根本不相信,仍然堅持將他逐出教籍。教皇之所以如此,想來可能是他剛剛坐上教皇的位子,急於提升教廷在歐洲的影響力,所以才會不顧一切對腓特烈二世採取如此嚴厲的處罰。

西西里王國地理位置圖腓特烈二世單獨東征,並取得了令人意外的"戰果"

公元1228年6月,病癒的腓特烈二世並沒有按照傳統習慣向教皇賠罪,請求教皇恢復他的教籍,而是直接率軍出征了。這再一次激怒了格列高利九世,於是在公開場合宣佈開除了他的教籍,即便此時的腓特烈二世已經沒有基督教教籍了。

格列高利九世的報復行為讓這次的東征從一開始就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影響,神聖羅馬帝國所組建的十字軍中出現了拒絕東征的聲音。在將士們看來,皇帝既然已經被革除教籍,那麼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失去了合法性,自然也不願意跟隨一個不是基督教徒的皇帝赴湯蹈火。當然,還是有一部分忠心於皇帝的士兵留了下來,繼續隨他向遙遠的東方而去。

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九世

很快,十字軍就抵達了前往耶路撒冷的第一個補給站——塞浦路斯王國。這裏的攝政王約翰本與他有着較為緊密的血緣關係,但腓特烈二世太過自負,抵達不久就和當地的貴族集團產生了衝突,致使塞浦路斯王國拒絕為其提供足夠的補給。

九月,受到各方面壓力的腓特烈二世只好繼續前進,抵達了耶路撒冷王國的都城阿卡城。此時教皇革除其教籍的消息已經傳到了耶路撒冷,當地的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都拒絕與其一同奔赴前線。

兩大騎士團之所以會做出如此反常的舉動,是因為格列高利九世曾言,如果騎士團幫助腓特烈二世東征,那麼也將會被一併革除教籍,這是每名天主教徒都無法承受的嚴重後果。不僅如此,就連附近十字軍建立起來的十字軍王國也拒絕與腓特烈二世協同進軍。對此,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作家Stirling Lundquist(斯特林·隆德奎斯特)在《The Sixth Crusade: An Excommunicated Emperor"s Journey to Jerusalem》(第六次十字軍東征:被逐出教會的皇帝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一文中曾經提到:"He met with less success in relation to the Christian religious authority of Jerusalem, the Latin Patriarchate, but their refusal to support him failed to deter Fredrick II from marching to Jaffa in modern-day Israel in 1229CE."

(譯文:腓特烈二世在與拉丁宗法國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宗教權威有關的問題上沒有取得多少成功,但他們拒絕支持他。不過這未能阻止腓特烈於公元1229年向如今的以色列賈法地區進軍。)

不過,同屬三大騎士團之一的條頓騎士團卻願意一同前進,只不過他們拒絕向腓特烈二世效忠,而是單純加入十字軍中。可惜的是,條頓騎士團駐紮在此地的成員過少,不足以起到太大的作用。思來想去,腓特烈二世決定放棄武力征服的方式,選擇與穆斯林和談。

由德意志貴族組建的條頓騎士團

腓特烈二世此舉並非是早已經謀劃好的,而是他的情報系統傳達給了他一個信息:此時的埃及和大馬士革正在發生內亂。埃及人在聽説十字軍到來後,希望能夠通過利益驅動十字軍為其進攻大馬士革。十字軍雖然渴望財富,但更渴望聖地耶路撒冷。埃及人抓住十字軍這一軟肋,提出將耶路撒冷的控制權作為十字軍的"酬勞"。

如此誘人的條件必然會被十字軍所接受,但十字軍同樣無法攻下大馬士革。埃及人擔心十字軍在作戰不利後會調轉槍頭進攻埃及本土,故而還是履行了先前的約定,與十字軍締結了盟約,也就是《雅法合約》。

如今的大馬士革

該合約規定:伊斯蘭世界將聖地耶路撒冷及該地至雅法地區的通道的控制權一併轉交給基督教世界(其實是交給神聖羅馬帝國)。由於穆斯林軍隊已經將位於耶路撒冷城的所有要塞全部拆除,所以埃及人也同意十字軍在此重新興建防禦工事。與此同時,原本歸屬於耶路撒冷王國的雅法和西頓港也全部歸還。不過,基督教徒不得拒絕穆斯林前往耶路撒冷朝拜。這份合約的內容非常類似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後期,英國國王理查一世與薩拉丁簽署的合約內容。只不過那份合約規定,耶路撒冷仍然由伊斯蘭世界控制,而穆斯林也不可以拒絕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朝拜。

對於伊斯蘭世界來説,他們一定是在非自願情況下籤訂的《雅法合約》,而是受時勢所迫才不得已出此下策。耶路撒冷不僅是基督教世界的聖地,還是伊斯蘭世界的聖地,雙方如果都肯輕易交出該地的控制權,那麼就不會發生這麼多次的十字軍東征活動了。

然而,此時的伊斯蘭世界正處於混亂之中,對該地原本實行有效控制的埃及,也因薩拉丁之死而對耶路撒冷的控制能力出現了下降。與此同時,和大馬士革之間的戰爭也牽制了埃及過多的兵力,使其能夠投入到耶路撒冷的部隊十分稀少。雖然第六次東征的十字軍數量較少,但埃及人仍然無法將其驅逐。為了避免白白損失兵力,甚至影響到埃及本土安全,所以埃及人才會如此痛快的交出耶路撒冷的控制權。

如今埃及的幾個主要城市十字軍進入耶路撒冷,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宣告結束

《雅法合約》的簽訂實際上已經宣告着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已經結束,但無論是基督教世界還是伊斯蘭世界,都不願意"承認"這份合約。原因在於,基督教世界認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並沒有像他的前輩一樣,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奪取耶路撒冷,而是採取了一種投機取巧的辦法。在那個非常注重騎士精神的時代,腓特烈二世即便收回了耶路撒冷,也會被西歐各封建領主所不恥。

同時,伊斯蘭世界也因埃及人輕易讓出耶路撒冷而十分不滿,並紛紛聲討埃及人的不負責任和軟弱。不過,事情已經成為定局,即便雙方都對這一結果非常不滿意,但耶路撒冷確確實實是回到了基督教世界的控制之下。

公元1229年3月,也就是《雅法合約》簽訂的一個月後,腓特烈二世率領他的德國十字軍開進了耶路撒冷城中。前文已經提到,腓特烈二世因與耶路撒冷王國的女王結成了婚姻關係,所以他便擁有了耶路撒冷王國王位的繼承權。此時王國的女王已經死去,於是腓特烈二世便在進入耶路撒冷城後不久就在聖約翰醫院(醫院騎士團成立之地)為自己加冕稱王,不過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卻拒絕認同他的國王身份。

醫院騎士團盾徽

與此同時,羅馬教廷派出的主教特使也來到了耶路撒冷,聲稱要接管腓特烈二世在此地的權力。無奈之下的腓特烈二世只好率兵返回神聖羅馬帝國,第六次十字軍東征至此徹底的結束了。對此,Rickard, J(裏卡德·J)在《Sixth Crusade, 1228-1229》(公元1128-1129年的第六次十字軍東征)一文中曾經提到:"He entered Jerusalem on 18 February 1229, where he was crowned King of Jerusalem, before returning to Italy, where in May he regained control of Naples, before finally making peace with the Pope in August. While Christian control of Jerusalem only lasted fifteen years, Frederick"s achievement was impressive, gaining what previous crusades had failed to do at so much cost through clever diplomacy."

(譯文:他於1229年2月18日進入耶路撒冷,在那裏他被加冕為耶路撒冷國王,然後回到意大利,在那裏他在5月重新控制了那不勒斯,最後在8月與教皇和好。雖然基督教對耶路撒冷的控制只持續了15年,但腓特烈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他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取得了以前十字軍東征所未能取得的成就。)

如今的耶路撒冷

時隔一百餘年,基督教世界終於奪回了聖地耶路撒冷。在這期間,幾代羅馬教皇都因此事而操碎了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後,不僅歐洲的封建領主對耶路撒冷的收復感到絕望,就連教皇也不再認為真的能夠重新恢復對耶路撒冷的控制權。然而腓特烈二世卻做到了,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腓特烈二世之所以能夠收復該地,並不是因為他像他的十字軍前輩那樣驍勇善戰,而是他善於觀察形勢,並搭配計謀的使用才能夠達成最終的目的。如果他還像第五次十字軍東征那般一味依靠武力進攻耶路撒冷及埃及等伊斯蘭世界國家,那麼很可能重蹈第五次東征失敗的結局。

腓特烈二世的雕像結語

很明顯,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出乎意料的獲得了難以置信的全面勝利。從公元1096年開始的第一場十字軍東征開始,每次東征活動都伴隨着驚人的殺戮和劫掠現象,甚至還曾經發生過基督教世界內戰的惡性事件。雖然十字軍東征的本意是為了維護基督教,進而收復被伊斯蘭世界所奪走的聖地耶路撒冷。但幾次的東征活動過後,東征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同樣,除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外,十字軍再未取得過任何突出的戰果。相反,在一次又一次的東征活動中,第一次東征中所建立起來的十字軍國家的勢力反而愈來愈小,並沒有因頻繁的武力征服而得到任何領土規模的擴大。即便是在伊斯蘭世界陷入內亂之後,十字軍依然沒有得到任何利益,反而兵敗開羅城下,就連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都成為了階下囚(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但是腓特烈二世卻做到了他的前輩夢寐以求卻一直無法做到的事,那就是以極少的代價獲得了耶路撒冷的控制權。而西歐的封建領主之所以聲討他,想來應當也是有嫉妒心理在作怪。尤其是頻繁參與到先前幾次東征活動中的法國,又如何能夠在看到神聖羅馬帝國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耶路撒冷而內心沒有一點波瀾呢?

參考文獻:

1.《Frederick II:HOLY ROMAN EMPEROR》,Gunther Wolf著

2.《The Sixth Crusade: An Excommunicated Emperor"s Journey to Jerusalem》,Stirling Lundquist著

3.《Sixth Crusade, 1228-1229》,Rickard, J著

文章內容來自今日頭條:史官錄 獨家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閲轉發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