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看到一些家長,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卻忘記了照顧和成長自己,而孩子也因此失去了最好的“榜樣學習”的機會,讓人感到非常遺憾。
所以在育兒上,一個普遍的困惑是,有沒有辦法可以在優秀與幸福之間實現平衡?
這的確是個難題。孩子天性愛玩,而大部分能力的發展和提升都需要持續的培養和花時間練習。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每位家長會基於自己過去的經歷和價值觀來做出有意或者無意的選擇。有些會嚴厲高壓,試圖以高要求高投入換取高產出;也有些推崇自由放養,從不強迫學習;還有不少家長會在這兩種方式之間搖擺,先是高要求高期待,面對孩子的反抗無計可施,之後乾脆放棄管教,然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重複這個模式。很可惜,這些都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
1.做好自己。美國有句諺語叫“Monkey see,monkey do”,在中文裏我們叫它“有樣學樣”。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年裏,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觀察學習。作為家長,你要知道自己是孩子最主要的觀察和模仿對象。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做”永遠比“説”更有力量。常常會看到一些家長,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卻忘記了照顧和成長自己,而孩子也因此失去了最好的“榜樣學習”的機會,讓人感到非常遺憾。
3.鼓勵嘗試,允許犯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漸漸想要自己動手去做很多事情,如果家長出於保護和照顧,或者怕麻煩而阻止孩子嘗試,就會錯失非常好的成長機會。比如孩子要自己穿衣服,有些家長會説,“快點,我幫你穿,你穿得太慢了!”這無心的話語很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而不想再去嘗試。另外,家長對於失敗和犯錯的態度,也極大地影響着孩子的行為。不怕犯錯和失敗的孩子會不斷嘗試,不斷練習,而這也是增長能力最好的方式。
從小讓孩子習慣論“進步”不論“輸贏”,孩子會一步一步走得更堅實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