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學最新排名公佈!7所中國內地高校進入前100名
10月1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佈了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7所中國內地高校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其中,南京大學位列第95名,首次躋身世界大學排名百強引發關注。同時,南方科技大學位列世界大學第166位,中國內地高校排名第8位,被網友稱為“黑馬”。
據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微信公眾號發佈的消息,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識官菲爾·巴蒂針對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評論稱:“中國內地高校近年來在全球排名中上升潛力驚人。”
對於排名,南方科技大學宣傳部部長薛錚回應紅星新聞記者表示,“排名只能在某一個維度作為參考,而不是能認定學校達到某種水平的標準。學校發展的整體概念還是要服務國家發展和人才培養、探索人的未知,以此為最終目的的學校才是一個好的學校……對學校的評價應在一百年之後。”
7所中國內地高校躋身前100名
專家:排名是社會評價而非專業評價
薛錚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南方科技大學)不是在所有的世界排行榜中都表現得好,泰晤士排名稍微好一些,因為泰晤士強調學校的國際化,相關指標權重更重一些。”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理事長楊東平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論文發表作為一項硬指標,這些年中國內地高校排名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論文發表數量的提升。
2021年9月2日,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網發佈了“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南方科技大學首次進入世界排名200強,位列第162位,在中國內地高校排名第9位。這也是南方科技大學連續第4年在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中躋身中國內地前十。
據泰晤士高等教育(THE)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今年104個國家和地區的1799所大學上榜,比去年增加了137所,是此排名19年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同時,中國內地高校再創紀錄,7所中國內地高校進入了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清華大學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16名;北京大學緊隨其後,位列全球第17名。南京大學首次躋身世界排名百強,位列第95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官網介紹,泰晤士大學排名對研究密集型大學的所有核心任務進行評判,核心任務則為具體績效指標,分為5個方面:教學(學習環境);研究(論文數量、收入和聲譽);引用(科研影響力);產業收入(知識轉化);國際展望(學術人員、學生和研究)。其中,教學、研究、引用各佔30%,產業收入佔7.5%,國際展望佔2.5%。
以南京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為例,兩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上的國際展望得分均高於清華大學。
其中,南京大學從去年的105名提升到95名,首次躋身世界大學排名百強。2023年,南京大學總得分63.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為產業收入87.3分,引用類指標即科研影響力為74.3分,教學得分58.4分,研究58.2分,國際展望55.2分;南方科技大學2023年世界排名166,總得分56.8分,其中引用類指標即科研影響力得分最高,高達95.5分,緊隨其後的為產業收入77.9分和國際展望59分,教學得分29.8分,研究得分42.9分。
那麼如何看待現在的世界大學排名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世界大學排行榜只是對大學辦學進行的一種社會評價,而非專業評價。但由於其提供的是直觀的大學排名結果,因此受到社會輿論關注,成為受教育者選擇大學、社會機構選擇大學合作者的參考。從參考角度看,世界大學排行榜的真實價值是方便受教育者、社會機構獲得大學的信息,而不需要一個個去查找,同時,提供一個比較、分析不同大學的角度。但這種比較是很表面的、粗放的。
薛錚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每年都有學生家長對排名數據表示關注,但是教育從業者們並不以排名標榜自己,也並不會為新的排名進行宣傳。
如何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
南方科技大學:
不把排名作為衡量好壞的標準,評價高校應在一百年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南京大學表示,在《南京大學“十四五”規劃》和《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高校整體建設方案》編制中,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均不再使用國際排名作為重要建設目標。5月,據央廣網報道,“中國人民大學退出國際大學排名”傳聞也曾引發公眾關注。
熊丙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高校宣佈退出並不影響排名機構繼續將其納入排名,這是排名機構的行為。“關鍵在於大學轉變對排行榜的態度,不要認為排名提高,水平就提高了。大學排行榜最多給大學提供一個參照。如果按照大學排行榜指標來辦學,那在乎的就是一些功利性的、線性的指標。”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高等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是“高等教育競爭力明顯提升”。“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競爭力,就必須融入國際高等教育競爭,堅定推進高等教育的開放與國際化辦學。”熊丙奇説。
薛錚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南方科技大學並不會為前述排名做出宣傳。“排名只能在某一個維度作為參考,而不是能認定學校達到某種水平的標準。學校發展的整體概念還是要服務國家發展和人才培養、探索人的未知,以此為最終目的的學校才是一個好的學校……對學校的評價應在百年之後,把目光放長遠,看100年來對人才的培養、對科學的探索達到什麼程度、有什麼樣的突破。”薛錚説。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實習記者 王辰元 實習生 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