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門射戟這事在正史上和在三國演義中都存在,兩者的故事大同小異,只是有一些細節不一樣,先説三國演義中的轅門射戟吧。
當時呂布偷襲了劉備的徐州,劉備走投無路之下投靠了呂布,被呂布安排在小沛,一次袁術命令大將紀靈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劉備,劉備無奈之下向呂布求援,呂布就專門請劉備與紀靈來喝酒,紀靈剛入呂布大營,發現劉備在,就想走,結果被呂布一把提了起來,像提小孩子一樣提到座位上。
然後呂布就勸紀靈退兵,紀靈起初不肯,好歹帶了十萬大軍出來,一仗不打就要退兵?紀靈當然不肯,於是呂布分別對劉備和紀靈説道: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布)乃回顧紀靈、玄德曰:轅門離中軍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兩家罷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營,安排廝殺。有不從吾言者,併力拒之。
意思就是:呂布只要射中了一百五十步之外方天畫戟上的小枝,劉備與紀靈就退兵,如果呂布射不中,那你劉備就跟紀靈回營開始廝殺,如果不聽從我的話,那我只有合力抗拒他。
首先要得了解常識,一是弓箭的有效射程是150米,超過150米,不是失去準頭,就是沒有力量,古代的一步差不多是1.3米,一百五十步就是195米,呂布要射的弓箭明顯是超過了有效射程,這個距離就算能射到,也根本無法保證準頭和力量。
劉備和紀靈都是武將,當然知道弓箭能射多遠,劉備倒是無所謂,射中就能免去一場戰鬥,射不中再説吧,紀靈看到這麼遠想當然認為呂布射不中,所以也答應了,結果呂布射中了,紀靈無話可説,因為呂布有言在先,同時紀靈也答應了,紀靈只能要求呂布寫下書面憑證,然後退兵回去向袁術覆命了。
在三國演義中,紀靈為什麼退兵呢?
有三個原因:
1、三國演義中是講武藝的,紀靈的武藝遠遠不如呂布,呂布是天下第一猛將,紀靈只能算個二三流武將,呂布不用十個回合就能殺了紀靈,武藝上的巨大差距讓紀靈只能退兵。
2、三國演義中説了呂布提紀靈如同提小孩子一樣,這説明兩個人不僅僅有武藝上的差距,還有身體上的差距,什麼樣的情況像提小孩子一樣呢,就是兩人的身高何重相差很遠,三國演義中的呂布身高是九尺,也就是2.05米,而三國演義中的紀靈沒有説多高,估計比呂布矮了不少,這樣的身高差距根本無法打啊,紀靈不認輸都不行。
3、紀靈先答應呂布在前,呂布射箭前,紀靈答應了呂布射中方天畫戟後就退兵,總不能反悔,反悔就失了道義,所以紀靈只能退兵。
但是正史上的轅門射戟卻有所不同,現在來説説正史上的轅門射戟是什麼回事。
徐州原本是陶謙去世後,劉備接任的,呂布在兩年的兗州之戰中被曹操打敗,走投無路之下,只能來到徐州投靠劉備,劉備出於牽制曹操的目的,把呂布安排在小沛,小沛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兗州通往徐州下邳的必經之處,同時還是豫州的最北端,是一個戰略要地,如果曹操想要攻打下邳,肯定要經過小沛,劉備就是讓想呂布能提起抵禦曹操的目的。
但是呂布這人反覆無常,不僅不感謝劉備收留了他,而且在暗中與袁術勾結,趁劉備與袁術在前線對峙之際,呂布勾結原徐州將領曹豹,偷襲下邳城,一舉奪下了徐州,而劉備因為後方失了根據地,所以在前線也一敗塗地,劉備在走投無路之下又厚着臉皮投靠了呂布,不得不感慨政治人物的行為,只要能達到政治目的,劉備能屈能伸,之後,劉備被呂布安排在小沛,呂布這樣安排劉備,與劉備當初安排呂布有着同樣的目的。
之後,袁術為了吞併徐州,派出紀靈率領三萬大軍攻打劉備所在的小沛,前面講過小沛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袁術奪取了小沛,用呂布的話説就是:袁術能聯合北邊泰山的軍隊,一起對徐州形成合圍,這樣呂布的徐州就危險了,所以呂布選擇了救援劉備,這不是為了劉備,而是為了他自己,一旦小沛丟了,劉備被殺,接下來袁術就會攻打徐州,這樣呂布就危險了。
所以呂布率軍前來救援劉備,呂布一共帶了一千步兵外加200騎兵來到小沛西南一公里的地方安營紮寨,然後呂布請紀靈來喝酒,正史上沒有説劉備是否有到場,只有説呂布對紀靈説一段話,是這樣説的:
《三國志 呂布傳》:布謂靈等曰:玄德,布弟也。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鬥,但喜解鬥耳。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
大致意思是説:呂布對紀靈説:劉備是我的兄弟,所以我來救他,我不喜歡爭鬥,而喜歡替人解除糾紛,呂布命令手下人在營門中立起一支戟,並説道:你們請看我箭射戟上的小支,如果一發命中,你們就退兵散去,如果沒有射中再留下來決鬥。結果呂布舉起弓箭來射戟,正好射中了小支,在座的將領都很震驚,説呂將軍真是天降神威啊!
於是紀靈就退兵了,正史上的紀靈不可能被呂布一隻手提起來的,另外,正史上呂布轅門射戟的戟不是方天畫戟,並且距離也不是三國演義中説的一百五十步,正史距離多遠沒有記載,那麼紀靈為什麼就退兵了呢?
正史上是不講單挑的,打仗講謀略、講勇猛,呂布在正史上確實是弓箭和騎兵熟練,但是憑藉這個能嚇退敵人也是不現實的,真正讓紀靈退兵的並不是轅門射戟,而是呂布想要插手紀靈與劉備的戰爭,同時他在小沛城西南一里地的地方紮了營,雖然呂布的人馬不多,只有一千步兵和200騎兵,但是呂布在城外紮營等於是和城內的呂布形成了犄角。
紀靈如果要攻打小沛,由於呂布的存在,對紀靈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紀靈要麼分兵防備呂布,要麼首先攻打呂布,如果分兵防備,那紀靈的兵力就分散了,小沛城中的劉備至少也有幾千人,攻城至少得十倍劉備的兵力,這樣攻城就比較難,如果紀靈對付呂布,那麼城中的劉備肯定會出城支援呂布,到時候紀靈還是得吃虧。
事實上,只要呂布率軍紮營在小沛外與小沛形成犄角,紀靈這個仗就沒有取勝的把握了,弄不好還會被打得大敗,紀靈不敢冒這個險,而轅門射戟只不過是呂布要求紀靈撤軍的藉口罷了,況且呂布當然不止這一千多兵力,整個徐州呂布的兵力少説也有幾萬,而且小沛離下邳城只有90公里,騎兵一天就能趕到,真打起來,呂布還會有援兵,紀靈是佔不到一點便宜的,只能退兵,這是當時的形勢決定的。
別以為呂布手中只有一千步兵,二百騎兵,呂布這招是有後手的,紀靈看出了呂布的後手,才會退兵,否則怎麼可能因為呂布射了戟就退兵呢,相信任何人只要瞭解了這個情況後,也會和紀靈一樣做出退兵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