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在“2020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學者論壇”上的報告摘編
日本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項目委員
日本東洋大學教授
劉文君
一、日本推進教學治理與院校研究(IR)的背景和政策
伴隨着日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也日趨多樣化,加之高等教育全球化帶來的激烈國際競爭影響,日本高等教育面臨着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的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日本文部科學省的專家諮詢機構中央教育審議會出台了一系列宏觀政策性報告。這些報告指出,為了提升日本高等教育的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大學應加強自主性建設和個性化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
日本高校在普及化的進程中,大學的功能急劇分化,同時,無論是大學數量還是在校生人數,私立大學所佔比例都超過了80%,因此,整齊劃一的政策目標和改革措施是難以奏效的,需要各個大學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強化治理能力,提高辦學效率和教育質量。推動院校研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中央教育審議會報告中指出,“教學治理”是高校為實現其教育目標而管理運營的重要內容,也與高校內部質量保障的確立密切相關。而院校研究是實現“教學治理”的重要手段,包括對有關大學組織、教育研究等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對內部決策和改進活動提供支持,對外部履行問責職能。
二、日本的院校研究發展狀況
為推動高校建立院校研究機構,開展院校研究活動,文部省在撥款項目,特別是競爭性撥款的項目(如《私立學校綜合改革支持項目(2013年-)》《加速大學教育振興計劃(2014年-)》《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2014年-)》)中,將是否設有院校研究機構、配置專職教師和行政人員列為增減分數的條件。同時,文部省每年都對院校研究的實施狀況進行問卷調查,並公佈結果。
圖1 日本院校研究的機構建設和專業人員設置的發展(%)
數據來源:2020年10月、2014年11月日本文部省高等教育局統計數據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日本的院校研究實現了迅速發展。在2011年至2018年不到十年的時間裏,設立院校研究機構的大學,由不足10%提升到40%以上。此外,設立全校院校委員會的大學也由約10%提升到25%以上。在專職人員配置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此外,在院校研究機構所發揮的職能方面也出現顯著的變化。從圖2可以看出,各職能比例都顯示出較快增長,這説明隨着機構的設置和專職人員的充實,院校研究機構所發揮的職能得到了全面優化。不僅如此,職能重點也發生了顯著變化。2011年佔比最高的是有關大學評估的項目,而在2018年,排在前兩位的是對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時間等數據的分析。另外,有關師生的數據分析,也在對校內決策提供服務方面有很大提升。
圖2 院校研究機構發揮的職能(%)
眾所周知,院校研究在強化本校研究的同時還需要與他校進行對比分析,即“知己知彼”。為此,在日本文部省的倡議下,2014年日本在設立各大學信息綜合網站(Japanes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ortrait)促進各大學信息公開化的同時,還開展了全國性的大學生調查。2007年、2018年,以東京大學金子元久教授為負責人的科研團隊率先實施了全國大學生調查。2019年文部科學省開始實施了新一輪的全國大學生調查。
日本的院校研究在實現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如上所述,院校研究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藉助於政策性的推動,雖然各大學也有實際的內在需求,但是各校決策者在認識上尚有差距。如何發揮院校研究在大學決策方面的作用,還需要各大學深入理解院校研究的必要性,並取得大學有關部門的配合和協助。
三、中日比較與啓示
中日兩國都在推進教學治理與院校研究的發展,但教學治理與院校研究的功能主要是對教育質量的支持,而在校內決策支持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還不夠充分。這與已有半個世紀以上發展歷史的美國大學的教學治理與院校研究相比,還處於“發展中”階段,因此可以通過相互借鑑,探索形成適合各自高等教育實際的院校研究模式。
2007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成立,其在推動院校研究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各高校院校研究工作,主要是由高等教育部門(研究所、院、中心)、教學評估中心、發展規劃處、教師發展中心等承擔。建議將分佈於大學不同部門的院校研究職能“化零為整”,整合為一,協調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加大力度培養院校研究專業人員,進一步完善數據庫並做好信息公開。作為高等教育研究部門,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僅在高等教育理論研究方面有所建樹,同時在解決高等教育實際問題中多多獻計獻策。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學術立會 服務興會 規範辦會 創新強會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