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7月30日訊(記者 錢通)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意見)。“雙減”意見的下發,標誌着教育行業進入一個新元年:學生的主要學習精力向學校場景集中,減輕作業負擔的同時在校內學足學好;學科類培訓機構將面臨嚴格監管,進入漫長調整期。
在“雙減”工作的平穩推進與落實的過程中,部分現實問題有待解決:中小學生如何在有限的在校時間內學足學好,減少“海量刷題”和作業負擔,從根源上緩解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焦慮;教師如何在工作總量增加的同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保持合理的工作生活節奏。這些問題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關鍵詞――教學效率。
日常作業的完成情況客觀、持續地反映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依據。作業的批改、分析和指導多年以來一直由教師完成,其中作業分析及指導由於每位教師經驗和偏好的不同,在形式及效果上存在個體差異,各地區也因師資的不同,存在着教學輔導力量不均的情況。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實現對每日作業的自動批改,並基於批改結果對班級整體和每位學生進行準確的、科學的定量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寧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金融實驗室主任、可之科技創始人王冠表示,2021年,可之AI在多個省市的高考、中考網上閲卷工作中成功執行AI自動評分試點任務,並將自動批閲技術進一步運用在日常作業領域。
自動批閲作業將教師從重複性強、耗時長的批改工作中釋放,在課間及課後服務期間將更多時間與精力投入對學生的作業答疑輔導。每日作業的批改反饋可協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與作業設計質量,有助於實現分層、彈性和個性化的作業佈置。在精準化智慧教學的生態系統中,AI作業批改及學情分析解決方案作為過程性學情分析的數據來源,與考試表現構成的考核性學情分析形成信息流閉環,共同助力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