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學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的時間裏,看到好幾位家長都在聊天,走近側耳一聽,原來她們説的都是孩子看課外書的事。
一位媽媽説:“我家孩子沒有看課外書的習慣,每天回家把家庭作業做完,就要看電視。有時家庭作業都要做到很晚,更別指望他看書了”。
“是呀是呀,我家孩子也是這樣,每天光作業就要做到很晚,哪裏還有時間看課外書?可問題是,作業根本就不是特別多,而是我家孩子太慢了”,一位穿黑色衣服的家長立馬接過話來。
這時,另一位媽媽又接口道:“我家孩子做作業倒是很快,可就是不喜歡看書,家裏書架上買了一大堆書籍,也沒見孩子翻一下。我都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上看書了,實在讓人心煩“。
孩子不喜歡看書,沒有閲讀習慣。家長又重視閲讀,可卻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閲讀,愛上閲讀,就像吃飯和睡覺一樣,成為孩子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孩子不喜歡看書,沒有閲讀習慣,就算要培養閲讀能力,也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的,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當然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閲讀環境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句話:
”一個專業的廚子必須有好的下廚環境,要不然,他就不會做出美味的佳餚;一個好的木匠,必須有一個可以讓他盡情發揮的地方,要不然,他也不會做出漂亮的傢俱“。
同理,要想讓孩子愛上閲讀,養成閲讀習慣,也必須要有一個適合孩子閲讀的環境。要不然,即使孩子想要閲讀看書他也不可能愛上。
兒童早期教育的開創者卡爾·威特就尤為重視孩子小卡爾的閲讀和學習環境。他給孩子專門準備了一間別致的書房,書房裏有一個大大的書架,書架上擺滿了書籍,並且所有的書籍都做好了分類,文學、歷史、天文和地理等等。
舉這個例子也並不是要家長們也弄個如此大的書架,書架上擺滿各種各樣的書籍,而是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啓發。
最起碼的一點就是家裏一定要有書,適合孩子的書,孩子也愛看的書,讓書在家裏的每個地方都觸手可及。
其次,在孩子還未養成閲讀習慣以前,與其進行親子共讀。
我們一定聽説過猶太人有“嗜書如命”的脾性,在猶太人的家庭裏,猶太人很是注重親子閲讀。從孩子幾個月開始接觸書籍,講故事給孩子聽,即使孩子已經能夠自己讀書,猶太家長也會每天讀書給孩子聽。因為與孩子一起度過共讀的親密時光,他們仍然會從中得到很多快樂。
董卿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説到:“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這樣的人。我們作為父母首先就應該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他在未來的某一天會發現你對他的影響,他對你不單是愛,還有尊敬”。
因此,不要你在玩手機,而讓孩子去讀書。設立專門的閲讀時間,一到點就停下手裏的一切,全身心地陪伴孩子。你讀一段,他讀一段,也可以鼓勵孩子大聲讀。在與孩子的親子互動中一定要保持輕鬆和愉快,讓孩子慢慢地習慣共讀,從而愛上閲讀。
在共讀過程中,若是聽到孩子自己提出看本書的要求,只要是合適的,就可以把閲讀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孩子想要讀什麼樣的書?想要在哪裏讀?這些都可以交給孩子,尊重他的選擇。
最後,堅持很重要。
養成一個習慣很難,而要毀掉一個習慣卻輕而易舉,一旦孩子開始閲讀,就要警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持續不斷地做一件事,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終將受益無窮。
給到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一個孩子從不愛閲讀到愛上閲讀,需要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給孩子一個最好的閲讀環境和良好心態,沒有壓力,沒有抱怨,沒有強迫,沒有功利心。
相信閲讀的力量,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裏,能夠靜下心來閲讀的人已經少之又少。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愛上閲讀,有閲讀的習慣,那將是一件受益終生的事情。
有人説,父母的眼光所到之處,就是孩子以後能站的高度。所以,為了孩子,堅持閲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