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三國時最有名的戰將,他忠肝義膽,武藝超羣,留下了“温酒斬華雄”的千古佳話。關羽一生跟隨劉備轉戰南北,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卻因一時大意,不僅丟失了荊州,自己也兵敗被殺。為什麼幾無敗績的關羽最後會敗走麥城,連同兒子一起被孫權擒殺?
赤壁之戰後,孫劉聯盟進入了蜜月期。為了交好劉備共同抗曹,在魯肅的勸説下,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這就是所謂的劉備借荊州。當時的劉備佔有荊州的地盤最大,擁有荊州7郡中的5郡,曹操和孫權兩家各佔一郡。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關羽執掌荊州後,一直試圖把曹操的勢力徹底趕出荊州,於是進攻南陽郡曹仁,迫使曹操派援軍救援。關羽通過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殲滅曹操援軍,一時聲名大振,連曹魏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投靠了關羽,曹操還一度想以遷都來暫避關羽的鋒芒。
荊州作為戰略要地,曹孫劉三家勢力犬牙交錯,曹操當然不想讓自己打入南方的這顆釘子有失,於是再派徐晃、趙儼、徐商、呂建等率軍繼續救援曹仁,並在樊城大敗關羽。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要永遠的利益。孫劉雖然是盟友,但都有各自的利益盤算,特別是佔據江東的孫權集團,一直有“全據長江”戰略構想,而荊州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荊州不僅進可以攻,退可以守,還能構築堅固的長江防線,江東政權可以穩如泰山。
因此,孫權一直想把荊州納入囊中。但基於曹操勢大,為了聯合劉備共同抗曹,不得不在荊州上做出讓步,甚至還把南郡借給劉備。但赤壁之戰已經過去差不多快20年,曹操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再次大規模南下,於是孫權就打起了荊州的注意。
實際上,早在劉備佔領益州時,孫權就要求劉備歸還荊州,但遭到劉備的拒絕,為此雙方差點大打出手。後因曹操攻打漢中,劉備不得不與孫權達成“湘水劃界”,讓出了2郡,孫劉在荊州各佔3郡,即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歸孫權,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但這與孫權“全據長江”的戰略構想差距甚遠。孫權集團也從來沒有放棄奪取荊州的打算。
孫權集團決定全面奪回荊州是在魯肅死後。魯肅是堅定的主和派,一直主張與劉備交好,反對奪取荊州,這使得孫權在荊州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逝,主戰派的呂蒙接替魯肅鎮守陸口,開始積極備戰,準備伺機奪取荊州。呂蒙一直認為,江東集團應該佔領荊州,固守長江,向北與曹操爭鋒完全是得不償失,因此多次勸説孫權早日奪下荊州,得到孫權的首肯。
由於此前孫權集團曾奪取荊州,並拿走2郡,這使得關羽對孫權集團非常警惕的。實際上,關羽也想把整個荊州拿下,但迫於形勢,不得不吐出2郡給孫權,這讓關羽一直耿耿入懷。但迫於孫劉聯盟,特別是湘水劃界後,關羽只是防備孫權集團,並沒有向孫權發難。甚至在孫權被曹操攻打時,關羽也沒有趁機出手。由於關羽防備甚嚴,孫權也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
作為魯肅的接任者,呂蒙富有謀略,為了迷惑關羽,上任後一直向關羽示好示弱,這讓驕傲的關羽很是自得,加上呂蒙又比關羽小上不少,算是關羽的晚輩,這使得關羽對呂蒙又輕視了幾分,並逐漸放鬆對呂蒙的警惕。
關羽水淹于禁消滅曹操援軍後,想一鼓作氣攻下駐守樊城的曹仁,徹底驅趕曹操在荊州的勢力。但關羽對呂蒙還是有防備的,領兵攻打樊城時,還是留了不少守兵,以防後方有失。呂蒙知道關羽對自己還不徹底放心,於是藉口重病回建業養病,由30多歲的沒有任何名氣的陸遜暫代都督。於是關羽大意了,立即抽調很大一部分兵力前去攻打樊城,導致後方兵力空虛,給孫權留下可趁之機。
孫權在得到關羽已經把守兵抽調到樊城後,立即派人勸降了鎮守江陵的糜芳和駐守公安的傅士仁。這一下就徹底斷了關羽的後路。
關羽愛兵如子,但對身邊的將領不假顏色。特別是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將領,關羽骨子裏對他們非常厭惡,經常斥責辱罵他們,使得這些將領對關羽暗生怨氣。
關羽出征時,安排糜芳和傅士仁負責供應糧草軍需,但兩人並不盡心,這讓關羽很是不滿,於是放出狠話,説回來後要好好收拾他們,這讓糜芳和傅士仁感到恐懼不安。“麋芳、士仁素皆嫌羽輕已,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及,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懼。”當孫權派人來勸降時,兩人稍一猶豫就立即獻城投降。
為了切斷關羽入川退路,孫權還派陸遜攻佔了夷陵、秭歸。
樊城大敗的關羽在聽到後方失守後,大驚失色。由於劉備遠在益州,根本無力救援,關羽不得不向駐守上庸的劉封、孟達等求援,但二人與關羽曾有嫌隙,遭到了他們的拒絕,這把關羽最後的一點希望也給扼殺了。關羽無奈只好敗走麥城,最後兵敗被殺。
我們都知道,這時的孫權和劉備還是盟友,為什麼孫權非要殺了自己盟友的大將關羽?
一是關羽是一個忠義之人,根本不會投降孫權。雖然關羽早年曾降過曹操,但當時的曹操是以朝廷的名義招降關羽的,實際上關羽並沒有投降曹操,才有了關羽“千里走單騎”的千古佳話。
關羽既然不會投降孫權,孫權當然也不可能放走關羽,那是放虎歸山,以關羽的驕傲是咽不下這口氣的。“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孫權怎麼可能再把到手的荊州讓出來,即使他同意,手下的將領也不會同意。況且,荊州是其“全據長江”戰略構想的最重要一環。所以,關羽必須得死。
二是孫劉雖然聯盟,但彼此之間也是相互猜忌和提防的,雙方並不一條心。如果有機會的話,不排除會陰對方一把,甚至斬殺對方的得力干將。當初孫權就曾藉口劉備不還荊州,趁關羽不備攻下了兩郡,劉備立即提兵來奪,要不是曹操神助攻,攻打劉備佔據的漢中,劉備怎麼可能會與孫權達成“湘水劃界”,白白讓出兩郡。關羽到了孫權手中,怎麼可能會有活路。否則,孫權也不會全力阻擋關羽回蜀的退路。
三是孫權與關羽有私怨。當初孫權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遭到關羽的蠻橫拒絕和辱罵,三國演義説的是“虎女焉嫁犬子?”這讓孫權非常憤怒,作為江東霸主,誰敢不給他面子,孫權可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四是孫權與曹操私下媾和,向曹操稱臣。因此,即使孫劉聯盟破裂,孫權也不用擔心曹操南下,從而腹背受敵,而且孫權的實力是強於劉備的,劉備是打不過孫權的。後來的夷陵之戰,陸遜火燒劉營,導致劉備大敗,最後白帝託孤,憂憤而死。
五是孫權不認為劉備會為了關羽來攻打自己。儘管關羽是劉備的義弟,但劉備作為梟雄,怎麼可能像江湖兒女那樣意氣行事,促成孫劉聯盟的諸葛亮肯定會極力勸阻。只是孫權萬萬想不到,劉備與關羽的兄弟情誼這麼深厚,根本聽不進諸葛亮的勸誡,不顧一切舉全蜀之力發動對孫吳的戰爭,發誓要為自己的義弟關羽報仇。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