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拼命想擺脱這令人煩惱、卻又無可奈何的生活時,朗誦比賽成為一個小小的轉折點。
---------------
我的高一是在漫無邊際的孤獨感中開始的。
中考超常發揮,我以普通初中全校第二的成績來到一所私立高中。這所高中在全省以令人咋舌的高升學率著稱,我入學那一年的高考中,全省文科前10名,有9個人都出自這所學校的同一個班級。
雖然高考升學率輝煌,但這所學校主打多元、包容和素質教育,招生的宣傳冊上畫滿了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於是,從被錄取的那天起,我就抱着激動和驕傲的心情等待踏進校門的那一刻,我相信自己的生活會像初中一樣如魚得水,還會因為遇見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而閃閃發光。
然而,激動的心情隨着高一生活的開始而逐漸降温。握着遠高於初中學校絕大多數人的中考成績,在這裏都只能被分到普通班。剛一入學,老師就強調,高中學習難度斷層式的增加,當我想和新同學吐槽壓力大時,卻發現無人傾訴——全年級一半的同學都是從本校初中部升上來的,我在人羣中格外落寞。
在不分文理科的高一,我的大多數課業任務都來自數理化。最難的莫過於上課,往往老師剛寫出題目,身邊就有許多同學報出答案,而我還在努力理解題意。初中追求數學滿分的我,月考時甚至沒有動力翻到附加題的卷面。最折磨人的是物理,原本就不開竅的我必須面對學校課程不斷疊加的難度,卷子中甚至混入競賽題,分數從60、50再到40多分,拿到不及格的卷子成了我的家常便飯。
就這樣,學業和人際壓力給了我雙面夾擊。儘管我幾乎在每個課間都向物理老師請教最基本的原理,向化學老師詢問那些初中沒有打牢的基礎知識,卻還是在及格的邊緣掙扎了整整一年。跟同學交往也不太順利,每個活動課上,我都試圖加入那些相談甚歡的小圈子,但就是難以融入,阻擋在我們之間的似乎是銅牆鐵壁,我只能在牆外遊蕩。
就在我拼命想擺脱這令人煩惱、卻又無可奈何的生活時,朗誦比賽成為一個小小的轉折點。各種合唱比賽、科技比賽、朗誦比賽等活動是高一年級的特權。每天放學後,我都會和幾個同樣喜歡朗誦的同學排練節目。我們每個人都扮演一位現代文學家,在舞台上誦讀他的作品。陰差陽錯之下,我扮演了郭沫若,不僅是唯一一個性別反串角色,還因為《鳳凰涅槃》這個美好的主題而作為壓軸節目登場。排練廳成了我每天最記掛的地方,夜幕降臨後的操場上,還能聽到我們練習的聲音。
比賽那天,女孩子們都打扮成民國女學生模樣,而我則穿着一身黑西裝,獨自站在燈光下。台下一片寂靜,全是陌生的面孔,我的緊張反倒突然消失了。我以低鳴的“鳳凰”開頭,以高昂的“歡唱”結尾,就這樣完成了來到高中之後的第一個高光時刻,比賽的名次、台下的掌聲都已經忘記了,唯獨對過程的享受留了下來,從那以後,我好像不再那麼害怕孤獨。
高一之前,我從沒經歷過如此艱難的入學階段。不過,在經過高一的磨礪之後,我終於能抱着一顆平常心,面對後來無數次考試的起起伏伏了。這漫長的一年,儘管學習上不斷經受打擊,我卻找到了自己的真心所愛,在刷題之外鑽進圖書館,閲讀了許多中外名著,高二分科後,終於感受到了入學時期待的“如魚得水”,我也找到了真正能一起談天説地,即使大學畢業後還能常常約見的朋友。因為這些,我不想回到高一,卻常常感謝那時沒有放棄的自己。
王俞歡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