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的這,喜歡小編的歡迎點贊關注評論喲。祝您身體健康,吃嘛嘛香!回見。
你知道嗎?當你點開文章的那一刻我覺得我的世界都明亮了
(説歷史的女人——第172期)
對於中國人而言,對禪讓這個概念似乎並不陌生,因為在中國古代史上有三個人被譽為禪讓的典範,而且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被傳頌和紀念。今天“説歷史的女人”就和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在此,我們需要弄清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禪讓,第二是堯舜禹之間的權力更替真的是傳説中的美談禪讓嗎?
按照通常的解釋來看,禪讓的意思就是把統治權自願讓給一個賢德之人、或符合標準之人。這中間有兩個條件,第一個必須是自願的,第二個必須是賢德之人。這種方式能夠使得權力得到平穩延續,而且還能保證繼位者的執政質量,可以説是非常理想的一種狀態。既然這種方式如此迷人,受到數千年的流傳和紀念,而且堯舜禹也成為禪讓的代表人物,人們一旦談到帝位的最佳延續方式,就會想到堯舜禹的那段佳話。但是這些佳話卻不是來自史載,而是歷代迂腐儒士之談而已。那麼堯舜禹之間的禪讓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堯並不是其人原名,而是他的諡號,他原來姓伊祁,名字叫做放勳。後來因為封在唐地,因此又稱為唐堯。唐堯的父親叫帝嚳,是我們經常所説的“三皇五帝”中的第3位帝王。他繼位的時候三十多歲,在位七十年,終年為一百零五歲。傳説這位帝嚳還是個音樂狂人或音樂達人,他養了一名非常傑出的樂師叫鹹黑,因為帝嚳工作之餘非常喜歡聽音樂消遣或休息,這個鹹黑就不斷創作好音樂讓帝嚳聽。鹹黑不管是為了討好帝嚳,還是真的熱愛音樂,總之他創作出了九招、六列、六英等一系列非常棒的歌曲。然後帝嚳就讓樂手奏樂、樂師歌唱、又讓六十四個漂亮的舞女跟着歌曲舞蹈。因為這音樂太美、歌聲太動人、舞蹈太迷人,連鳳凰等富貴之鳥都被吸引來了,它們繞着帝嚳的大殿飛舞,古人以為只有品德高尚之人才能引來鳳凰。這就是史書上所謂的鳳凰來朝。
唐堯的父親看來是一個比較具有藝術氣質的統治者,但人終有一死,帝嚳也不例外。但帝嚳死後,按照兒子們長幼的順序,他就把位子傳給了長子帝摯,而唐堯是輔佐哥哥帝摯。但是在這裏兩個疑點:其一是帝摯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其二帝摯真的是禪讓給弟弟唐堯的嗎?
史料顯示都有出入,第一點是帝摯在位只有9年,他的表現有兩種説法,一種是帝摯這個人才能一般,算是個老實人,最後覺得自己的弟弟唐堯比自己更賢德更有能力,於是就乾脆率領諸侯把位子主動讓給了唐堯。還有一種説法是帝摯這個人荒淫無度,引發了眾怒,於是諸侯們都起來反對帝摯,然後迎立了唐堯做老大。究竟哪一種説法更真實,不得而知。我們接着看唐堯的情況,就能略知一二。
唐堯做了新的老大後,在位時間也很長,長達數十年,不過他的兒子丹朱卻沒法跟他比,因為丹朱資質相對要差一點。儘管如此,他畢竟是唐堯的長子,仍然是唐堯的合法繼承人。所以唐堯盡力栽培這個兒子。這時候,唐堯的駙馬舜(唐堯的兩個漂亮女兒娥皇和女英都嫁給了舜做老婆),常在唐堯的面前編造丹朱的壞話,而且還設計讓唐堯
把丹朱封在偏遠的丹水流域,大概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陽地區,表面上似乎是讓丹朱在這裏磨練成材,但暗地裏卻是在分裂唐堯和丹朱。不過根據《竹書》中“后稷放帝朱于丹水”的記載來看,丹朱是被流放在丹水。
於是,在唐堯老邁的情況下,作為駙馬的舜其實已經開始逐步控制政權。但實際情況更糟,因為《竹書》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也就是説,舜控制朝權後,軟禁了唐堯,或架空了唐堯,作為繼承人的丹朱想來見父親,卻被阻止,而且父親唐堯被軟禁的信息他也不知道,還以為是父親阻止他前來相見。
而且所謂的堯禪讓於舜純屬子虛烏有之事,因為堯在死後,丹朱才趕回來奔喪。舜還做了做樣子,推丹朱來做了堯的繼承人。但此時的朝權早已在堯時都被舜控制,一個落魄的丹朱豈能有什麼作為?所以史載説各個諸侯大臣都紛紛去拜舜,而不拜名正言順的丹朱,於是舜就説了兩個字,非常有名,叫“天也”,意思大概是天意也,就是上天要讓他做老大。然後就名正言順理所當然地登上了帝位。而其中,也並沒有所謂的丹朱禪讓。此外《尚書》中説:“堯使舜嗣位……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在這裏有一個非常大的疑點,那就是如果舜的老大位子是真正通過禪讓而來,他就犯不着把唐堯時期的各個重臣或流放或處死。那麼他為什麼這樣做呢?真相不過是他的位子來路不正,唐堯舊臣肯定不服,因此對他造成威脅,故而全部處分,這樣天下之人才臣服於他。因此堯舜之間的禪讓不過是個謊話。
再看舜和禹之間。根據一些資料顯示,大禹的父親叫鯀,他是“五帝之一”的顓頊之子,有崇部落的首領,他最突出的事蹟是負責治水工作長達9年,功勞極大。關於鯀的結局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鯀因治水問題被舜處死,一種説法是鯀參與了與丹朱、舜爭奪諸侯首領失敗後,被舜流放到羽山,又派遣祝融將其殺死。
由此來看,大禹和舜是實實在在的仇人。尤其在古時候,殺父之仇可是不共戴天的,如不能為父報仇,即是不孝,一個不孝之人別説做老大了,就是當個普通老百姓都會被人瞧不起。所以大禹是肯定要復仇的,他復仇的方式很簡單,那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剝奪舜的一切。那麼我們來看看舜是怎麼死的,就知道大禹是如何復仇的了。
司馬遷《史記》記載説:“舜南巡,病逝途中。”但是司馬遷這個記載比較含糊,戰國時期的魏國史官記載的一本史書《竹書紀年》記載更詳細更準確:“舜年邁體衰,大禹逼迫舜南巡,舜病死途中。”
其實不管是《史記》還是《竹書紀年》,最終都被法家創始人韓非子用6個字概括,即:“舜逼堯,禹逼舜。”這6個字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已經一針見血道破了那層經不起推敲的“禪讓”窗户紙。後來孔子講學時,因為弟子問起以前的歷史,孔子只好翻遍史冊去尋找,也沒有找到禪讓的根據,因為在之前的歷史上,除了堯舜禹這三人外,並沒有什麼禪讓一説,黃帝時期的王位都是父子相傳。孔子無奈,只好也用了6個字來概括堯舜禹禪讓這一段歷史,即:“天下德者居之。”
結語:堯舜禹之歷史真相被韓非子和孔子各用6個字道破和解釋之後,所謂的禪讓綵衣已經不存在了,他們謀取帝位的方式實際上並不比李世民上位光彩多少。不過孔子這6字解釋真言卻將成為新的真理,被古代各朝各代的皇帝所利用,皇帝都以自己有德為理由。但實際上,孔子這句解釋也是假的,因為歷代皇帝的帝位都不是靠“有德”賺來的,而是靠戰爭和實力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