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學醫,專業出路各不同

在美國學醫,專業出路各不同

在美國學醫,專業出路各不同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田 秋 本報記者 張雪婷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嚴重局面,深刻體現出醫護人員對健康事業的貢獻。近日,一名美國醫學生在推特上對當地民眾不注意防疫的抱怨引起全網關注,同時也引起關於醫學發展和醫療系統完善的急迫性的討論。美國作為在醫學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其醫科的教育也在當下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投入巨大的“精英”專業

和中國一樣,在美國醫生是眾多職業中最富挑戰的一個,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都是巨大的。美國的醫學院大都是研究生院,本科生無論專業,只要完成醫學的預科課程,都可以申請醫學院,預科課程包括數學、生物、物理和化學等。有意進入醫學院的大學生首先需要通過“美國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內容包括自然科學、詞彙推理、生物科學和實驗(可選)四個部分,考生可能會回答有關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問題,該考試被稱為美國最難的研究生入學考試。而標準化考試成績僅為考量的一小部分,還需要優異的在校成績和亮眼的推薦信等。

美國有4000多所可以授予學位的大學,但只有100多所醫學院,基本上意味着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可能進入醫學院學習。醫學院的錄取率極低,根據美國著名的考試輔導公司《普林斯頓評論》的統計,2018-2019年,美國醫學院共有52777名申請者,其中21622名被錄取,錄取率僅為41%。著名大學的醫學院更是難上加難,如哈佛醫學院專業錄取率為3.7%,斯坦福醫學院錄取率僅為2.3%,而紐約大學的專業錄取率甚至只有1.6%。

進入醫學院後,學生們依然面臨着層層淘汰和激烈的競爭。美國醫學院一般需要全日制四年完成,一半時間學習醫學專業課程,另一半時間到醫院進行輪轉實習。為了能夠在美國合法行醫,需要通過美國醫師執照考試(USMLE)。該考試分為三個階段,在通過這個難度極大的考試期間,還需要完成至少4年高工作強度的“住院醫生實習期”。這樣算來,成為一名醫生需要至少10年高難度高壓力的學習生涯。另外不得不考慮的還有經濟因素,根據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2020年最新報告,在美國就讀醫學院,第一年的開銷(學費、各類費用加上醫療保險)平均為41438美元,最高為347612美元,最低也需要39150美元,絕非一般的工薪家庭可以負擔。正因如此,能夠在美國真正成為一名醫生,需要相對優越的背景條件和持續的自身努力。

疫情期間的責任

受到疫情影響,目前美國的醫學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變化。疫情發生後,絕大多數一、二年級學生的課程被改為網課,而需要更多實踐的三、四年級學生則陷入停滯不前的窘境。因為大部分擔任教職的資深醫生需要投入到救助新冠病人的工作中,醫學院的許多課程和培訓因此而停滯。為了能夠保證學生的安全,即使是和新冠無關的科目(如口腔科),其實踐課程也被暫時取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只能暫時休學和延期畢業。雖然大多數醫學院都在尋找讓學生能夠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特殊時期接受系統的教育方法,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疫情對醫療系統帶來的巨大沖擊,也讓美國的醫學院教育陷入困境。

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學生因為新冠疫情提前結束了學業,成了醫療救助前線的一員,這是為了緩解疫情肆虐下醫護人員短缺的嚴重情況。早在2013年,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的一項報道就指出,到了2025年,美國將短缺4.6萬名至9萬名醫學生,而新冠疫情的到來無疑讓美國提前經歷了此種危機。根據紐約州立大學的報道,今年4月,紐約州立大學下屬的三家醫學院中有227名醫學生響應州政府的號召,為了緩解新冠期間急缺醫生的情況而提早畢業。

國際學生鳳毛麟角

國際學生想要報考美國的醫學院非常艱難,美國醫學院協會的網站顯示,截止到2019年,只有48所醫學院接收國際學生,2019年當年有1890名國際學生申請美國有授予學位資格的醫學院,其中只有325人的申請被接受,272位被錄取入學。相對於美國百萬級別的留學生,能夠進入醫學院的少之又少。

某留學機構教育諮詢經理關榮傑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畢業的學醫本科生無法報名美國大學的臨牀醫學專業。如果想申請美國的大學臨牀醫學,需要本科就到美國讀書,一般選擇生物或者化學專業,在本科期間學生學習醫學預科,然後再本科畢業時考醫學院。記者瞭解到,這是由於醫學專業的特殊性造成的,學習週期長、過程繁雜。由於國際學生很容易受到簽證等問題的限制,許多醫院並不能資助實習的醫學生取得工作簽證,就算醫院願意資助,學生也需經過隨機抽籤,抽中工作簽證才可以留下,而不能解決簽證問題的學生只能在4年學習時間之後離開美國,相當於功虧一簣。關榮傑表示,培養一個臨牀醫學的畢業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因此在英語系國家,大部分醫學院只招收本國或綠卡持有者的學生上臨牀醫學。

那麼除了臨牀醫學外,其他醫學專業是否可供國際學生選擇?關榮傑對記者介紹稱,如果是想赴美留學的話,臨牀醫學的畢業生也可以轉健康管理、公共衞生學、藥學、病理學、基礎醫學等方向。“藥學就業非常好,如果想回國就業的話,去醫院或研究所都是很好的路線。如果想在國外做研究,不少海外公司或者研究所也非常重視中國科研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疫情中,美國高校的公共衞生專業受到很多關注,但中國學生在美國的就業前景一般,因為涉及到進入政府部門。不過,如果選擇回國發展,就業前景反而值得期待,“是兩種醫療公共衞生體系取長補短後的結合”。最後,如果學習臨牀醫學也不想換專業的話,可以選擇畢業後赴美考行醫執照,“這個非常難考,但如果能獲得執照,未來的上升空間非常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環球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7 字。

轉載請註明: 在美國學醫,專業出路各不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