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爪哇省,有一座十分美麗的城市,這裏氣候温潤,一年四季都如同春天,它的北部是平坦的海岸,南部是高聳的山林,作為一個省會城市,這裏旅遊業和經濟業都十分的發達,可以説是應有盡有。這座美麗的城市,更是與中國有着一段難解的情緣,因為城市的名字,來自於中國一位名人,他便是鄭和。
鄭和早年的經歷並未多少記載,根據推測是在雲南之戰中為明軍所擄,於1384年(洪武十七年),傅友德、藍玉班師回南京,然後入宮服役,幾經輾轉調入朱棣門下,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鄭和在靖難之役後立有功勳,因此朱棣登基之後才賜姓為鄭,得名鄭和,世稱為“三寶太監”。
鄭和早年參加過靖難之役,具備相當的軍事才能,又得朱棣賜姓,深受信任。因此朱棣在1405年(永樂三年)交給了鄭和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下西洋,重新打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之前的來往,把中國的文化傳播到世界。
鄭和從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至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下西洋,曾數次路過亞爪哇島,相傳有一會,副使王景弘重病,因此船隊被迫停泊於此,鄭和上岸後發現了一個山洞,因此留下了十名隨從也一些食物藥物,以及一條船,讓王景弘在此養病。
幸運的是王景弘的病好了,但是此時鄭和的艦隊已經不知道開往了哪裏,王景弘只能在當地先生活了下來,他率領隨從再次開荒建房,並與當地的通婚,就這樣生存了下來。
王景弘雖然身在異國他鄉,但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隨着人丁的繁衍,這裏幾乎成為了一個小型的中國文化圈,向爪哇島傳播着中國的文化,這個地方之後被王景弘命名為“三寶壟”正是取之於鄭和“三寶太監”稱謂。
儘管這個事蹟只在當地流傳,並沒有在史籍上記載,但有很多資料可以證明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曾經數次路過爪哇島。總之,印度尼西亞及三寶壟的華僑華人都對這件事深信不疑。更有力的證據是位於三寶壟市北郊5公里的獅頭山,確實有一個山洞,已被當地列為了景區,這個山洞前立有“聖山聖洞”的樓牌,洞口大概一米左右,進入洞內可以看到100平方米左右的面積,相傳王景弘和隨從便在此生活。
在山洞不遠處有一個三寶公廟,寺廟是中國式建築風格,寺廟的説供奉的真實鄭和的塑像。這座寺廟已經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遊覽勝地,終日香火不絕。當地人把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日,當作鄭和在三寶壟登陸的日期,每年到了這一天都會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
很多國外人根本無法理解,印度尼西亞為何會把外國人當作自己國家的“神靈”來祭祀,甚至把城市的名字都用鄭和來命名,那是因為他們不理解中國的文化,不理解鄭和在數次下西洋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和歷史意義,而對於中國人來説每當聽到“三寶壟”都會肅然起敬。它的背後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