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比其他孩子率先起跑。
為此,可以不遺餘力地加大孩子在教育方面的各種投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教學資源,從幼兒園入學前凌晨排隊搶名額,到為了讓中考成績差的孩子能上普通高中而不惜花費更多的民辦高中學費,家長都希望孩子未來的路能走得更加寬敞一些,但良好的教育不只體現在知識的層面,還體現在眼界格局以及內心的品格的培養上。
哈佛大學歷史上唯一一任女性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在自己的一次演講中提到過,孩子的生活廣度影響他們的優秀程度,瞭解這個世界對於孩子們來講是很重要的一課。世界上需要我們去探索和學習的事物,遠遠不止各個國家的語言而已,還有不同的文化和歷史,人文與生活。
當孩子的眼界有所提升之後,也能夠更好地學會如何去包容,坦蕩地面對自己人生所需要面對的各種難題和差異,而這正是瞭解世界的重點所在,她每年都會抽空孩子去陌生的地方感受不懂的風土人情,增加孩子的見聞。同樣這麼做的還有音樂人高曉松,每年都會帶自己的女兒到世界各地旅遊,不到十歲的年紀,小女兒的足跡已經走過了五大洲,而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在學業還是自身能力方面,都獲得了極大的鍛鍊和成長。
帶孩子去旅行,去接觸陌生環境的好處,其實表現在多個方面。
人類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源動力就是好奇心,這是人性不可被磨滅的閃耀光輝。帶着孩子出去旅行的父母都應該看到過,孩子在見到新的事物時眼裏所閃爍的好奇的光芒,那種想要去探索一番的衝動。讓每個孩子走出家門切身體會一下不同的人文環境,才能讓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更加具體,讓那些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生動起來。
同樣,帶着孩子去旅行,是幫助孩子認清世界同時也是認清自己的重要一步,只有看到了世界的樣子,孩子才能明白自己在這個社會中在所處的位置上,通過與形形色色不同文化背景個教育背景的接觸,思維上的碰撞,想法上的差異,能夠讓孩子找出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和人之間的交集也是一種接受成長教育的過程。帶着孩子去旅行,無疑提供了更好的交流環境,讓孩子更好地體會如何去尊重理解甚至融合好的文化和品性。
另外,旅行有很強的交互性,在途中、在路上,要接觸和參與到不同地方和階段的活動和習慣當中,同時也需要做好許多出門前的準備。家長可以把一些簡單的活動交給孩子來做,鼓勵孩子主動去感受不同地方的人文精神,無形之中也是對孩子自理能力的鍛鍊,每一段旅行給孩子帶來的意義遠遠不止開闊眼界這一項這麼簡單。
每個人的氣質裏都藴藏着你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
而每一次旅行都是充足的養分,不斷地填充着孩子精神上的形象,增加內在的重量。而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人的小世界在不斷擴展的過程,而在更多地觀察整個世界的時候,也是在加快自我成長的過程。孩子的眼界開闊了,視野變廣了,也會更加的獨立和自強,對父母的依賴性也會逐漸減弱。
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成長是有周期的,發揮好每次旅行的意義還需要父母作出妥當的選擇,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感受不同地方的特色,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和悉心培養。
許多年後,孩子會忘記旅行的細節,但當時的快樂和思考,會成為孩子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