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處地方,蒙古語的意思是“金色的山樑”。看這文字的形容,大概便知是一處極美之地,在陽光寵溺下,整個坡地與那觸手可及的藍天渾然一體。此地沒有喧譁,只有一些鳥禽自在來回,四季在此的意義,似乎只剩季節妝容的輪番上場。這就是夏爾西里。
如此美麗之地,在旅遊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為何名不見經傳?也許正是少了人跡,此處才能保留大自然那最純真的一面,故而媒體曾用“人間淨土”來形容她。只是,這麼一片美好的土地,卻是由於歷史的一些原因,和祖國分離長達120多年,直到1998年才回歸。
1871年,沙俄強行要求清政府割地
國力衰敗時,不但列強會上門欺負,國內一些不安因素也會藉此爆發。看史籍,當年左宗棠奉命去新疆平亂,那時清政府的財政已經捉襟見肘,後來還是胡雪巖籌錢籌糧,左宗棠才無後顧之憂,西征勝利。
不過這事沒那麼簡單,當時在一邊的沙俄見此地叛亂,他們下手相當快,便佔領了伊犁地區。左宗棠的勝利,意味着沙俄要將伊犁“吐出來”,沙俄不甘心,居然給清政府開條件,它的胃口很大,張口就是:塔城東北和伊犁以及喀什葛爾以西,面積為7萬多平方公里。
這時的清政府再也沒有當年的驍勇,只要人家架起炮台,端着幾桿洋槍,立馬就會哈腰服軟。在清政府看來,不就是一些土地嘛,只要自己位置穩,這買賣划算,於是居然同意了沙俄的無恥要求。若是康熙能與另一個世界知曉此事,當年的繼承人他會不會重新考慮下?
就是在這一年,夏爾西里“被迫”離開了祖國。
1998年,夏爾西里回到祖國懷抱
那百年間,中國的經歷,可以用“國破山河支離”概括。清政府的步步退讓,只會讓割地賠款越演越烈,但是中國人民是不會容許自己的國家,被如此侵略和剝削。雖然戰爭加深了這片土地的苦難,但是中國的主權得以捍衞。
新中國成立後,就一直沒有忘記那些“飄落”在外的中國國土,經過很多努力,相繼收回一些,而這時夏爾西里的迴歸,也開始提上了日程。
1991年,隨着蘇聯的解體,哈沙克斯坦建國,夏爾西里成了哈沙克斯坦的“管轄”區域。1998年,中哈兩國建交,就國界問題簽訂了相關規定,這一年,夏爾西里回家了。
現在的夏爾西里
據説此處幾百年來就無人進入,所以才能保存如何完好的地理形態和動植物的生態環境。中國也致力於繼續保護此處的天然形貌,很快便在夏爾西里建立了自然環境保護區。此處有官兵鎮守,還有固定的執勤地點,並且無死角的巡邏,就是為了防止不法分子偷獵。所以,夏爾西里自然也不會對遊客開放。
也許在某些人眼中,314平方公里的面積,實在算不得什麼。若是略通中國歷史的,就會明白,中國自古就有一種儀式,“祭祀社稷”。故土和國土,在中國人的心結中,就是和自己的生命息息相關。所以看看那些先人們,國亡時,他們選擇了什麼,以自殺來明志。
如今的夏爾西里就是一個天然庇護所,冬去春來,4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快樂地以此為家,而那些種類繁多的動植物類別,比如昆蟲類多達420種,脊椎動物有221種,構建了一套多樣性的生態系統。
結語
這幾十年來,每一次國土地回家,都讓國人們心中躍雀。記憶深處的那種“痛”,並不僅是一種歷史烙印,而是已轉化為一種動力。歷史用現實上了一課,土地都沒了,何來家?又何來自己的幸福生活?正因為中國在用自己的實力,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逐漸強大,越發得到這個世界的尊重,所以才能收復曾經被割讓的國土。得來不易,捍衞更難,我們要做的,只有一點,繼續努力。
最後補充下夏爾西里的座標: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內的阿拉套山北麓。記住,只可遠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