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互聯網與自我教育

互聯網給教育帶來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總體上也是積極的。我想強調的是,在互聯網時代,自主學習的能力變得異常重要,這對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提出了尖鋭的質疑。

周國平:互聯網與自我教育

  對於教育,我有一個基本觀點,即一切教育本質上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本質上是自學。教育的這個特性,在天才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在人類文化的任何領域,一切做出了創造性貢獻的人物,無不是自我教育成的,而並非學校和老師教出來的。不管在現實中有無師承,他們本質上都是自己向本領域內的大師和能者學習,並且在學生時代往往與體制化的學校教育發生衝突,是衝破了體制的阻力得以成長的。

  教育的這個特性,同樣也體現在一般學生身上,只是不像天才成長故事那樣有戲劇性罷了。現在學校用分數評估學生的優劣,但是,走出校門之後,重新洗牌不可避免,生活實踐不會在乎你在學校裏分數的高低,只會檢驗你素質是否真正好。基本可以斷定,那種具備自我教育能力的學生會勝出。所謂自我教育的能力,我是指養成了智力活動的習慣,能夠在興趣引導下自主學習。相反,一個全優生,如果只知道對付功課,只會考試,走出校門後,他的平庸會暴露無遺。

周國平:互聯網與自我教育

  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會有作為,沒有這個能力的人往往平庸,這從來是規律,而在互聯網時代會表現得更鮮明。互聯網的最大好處,是信息資源發達和共享,可以便捷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要享受這個好處,前提是你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方向,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具備相當的鑑別能力,能夠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否則的話,網絡信息如潮水般湧來,你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這些信息與你的生活和心靈毫無關係,不是促成反而是敗壞了你的心智生長,你只是成了海量信息的一個通道。事實上,現在許多人就處於這種狀態。所以,互聯網的作用是雙面的。一方面,對於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它為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另一方面,如果本來不具備這個能力,在信息流的強制作用下,這個能力就更無從培養了。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凸顯了互聯網的優點和不足。優點很明顯,因為有網絡,學校沒有徹底停擺。有人由此得出一個樂觀的看法,認為網課能夠取代或大部分取代實體教學。我的看法是不能,因為事實上疫情還暴露了網課的不足。第一,網課缺乏實體教學的現場感和親密性,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有現場互動和情緒交流,教師看着學生的眼睛講課,與面對屏幕講課,講者和聽者的感受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二,孩子自制力弱,聽網課遠不如在課堂上專心,效果較差,因此許多學校在復課後只好把網課的內容重新教一遍。所以,至少在基礎教育階段,課堂仍然必須是教學的主要場所。

  我認為,真正應該考慮的不是用網課取代實體教學,而是如何改革實體教學,使它成為教育新生態中良性的基礎環節。現在的學校教育,從教育理念到課程設置、測試方式、評價體系,都是唯應試導向,完全是阻礙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的。從小學到中學,課程劃一,課業繁重,分數至上,學生始終在為應試打拼。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區別只在承受力的大小和對付得好壞。好不容易熬到進了大學,終於大功告成,大量學生在學習上不再有進取心。自主學習的前提是對學習有興趣,我們從開端就敗壞了這個前提。這樣教育出來的人,在互聯網時代多半會成為失敗者。(周國平)

周國平:互聯網與自我教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6 字。

轉載請註明: 周國平:互聯網與自我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