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是英軍負責後衞?法軍的實力讓人不能相信

1940年5月24日,對於德國名將古德里安來説,既成就了他“閃擊戰之父”的美譽,又是他最懊惱的一天。因為這一天,德國第19裝甲軍不僅完成對幾十萬盟軍的包圍,而且其前鋒距敦刻爾克只有16公里,卻接到了“停止進攻”的命令。
眼看着一場完美的“圍殲戰”,被自以為是的德國元首叫停,憤怒之情可想而知。好大喜功的戈林指揮空軍完成最後的“收尾工作”,但轟炸並沒有嚇倒英國人,反而在短短的9天內撤出了33.5萬盟軍。這其中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嗎?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是英軍負責後衞?法軍的實力讓人不能相信

2天,對盟軍來説,是個難得的喘息機會。
“閃擊戰”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依賴坦克部隊的兇猛火力,以及快速的推進速度,從而突破對手防禦,不給其任何反應時間,直至全殲對方。德軍突然停止進攻,不僅讓盟軍重新建立防線,而且有時間重新審視戰局,並做出了撤退的決定。
首先,在連續20多天的戰鬥中,盟軍可以説是毫無招架之功,投降、撤退成了法國戰役的“主旋律”,偶爾幾次的反攻只能是“飛蛾投火”。隨着德軍包圍圈的“收緊”,幾十萬散亂的盟軍就像“無頭的蒼蠅”,既無士氣又不知所措。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是英軍負責後衞?法軍的實力讓人不能相信

其次,丘吉爾對法國作為保衞英國的“橋頭堡”,一度充滿信心。但法軍高層的悲觀情緒,以及無效的指揮系統,讓增援的英國空軍損失慘重,無法阻止德軍的“鋼鐵洪流”,反而白白地消耗本就捉襟見肘的空中力量。他決定放棄法國。
更重要的一點,停戰的2天,丘吉爾也知道了德國人的“底牌”,攻佔法國,逼和英國。也就是説,在法國境內的軍事行動,都將遭到毀滅性打擊,而撤退到英國的盟軍,不僅成為保衞英國本土的重要力量,而且可以利用海峽天險,繼續抗戰到底。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是英軍負責後衞?法軍的實力讓人不能相信

在英國遠征軍司令的請求下,丘吉爾同意實施“發電機計劃”,將包圍圈內的盟軍撤往英國。英國海軍部一面集中各種戰艦,一面急忙調遣國內各大造船廠閒置的船隻,甚至不顧保密措施,在廣播裏大聲向全國呼籲,到海峽一邊救助盟軍。
一時間,從大到幾千噸位的貨輪,到小到僅能裝載幾人的遊艇,數以千計的各類船隻雲集英國東南部港口。這支奇怪的“艦隊”除了政府徵用的外,更多的是自發前去接運盟軍的普通民眾。因為,他們知道救助盟軍,就是保衞英國。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是英軍負責後衞?法軍的實力讓人不能相信

德軍恢復進攻,進展並不順利。
1940年5月26日,被圍在敦刻爾克地區的幾十萬盟軍,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利用德軍停止進攻的2天裏,一面構築堅固防線,一面開始從海上撤軍。當得知英國人開始逃離的消息後,德國元首命令恢復進攻,但進展卻並不順利。
一是,當停戰的命令傳達後,德軍裝甲部隊立刻進入休整狀態,連續征戰17天的德軍官兵,可以説是“人困馬乏”,他們太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更何況,所有的坦克也進入到保養、維護的流程,轉入到戰時狀態需要十多個小時。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是英軍負責後衞?法軍的實力讓人不能相信

二是,在丘吉爾決定撤退的那一刻起,英國遠征軍也徹底拋棄依賴法軍擔任掩護的想法,由蒙哥馬利和亞歷山大共同構築防線,掩護部隊撤離。説白了,“求人不如求己”,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英國人不再相信法軍的能力。
隨着德軍收緊包圍圈,圈內的英軍也針對德軍的裝甲部隊進行防禦部署,並利用地形上的優勢,構築大量的反坦克壕以及反坦克火炮。尤其是英軍目前處於“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的狀態,使得官兵們拼命防守,德軍的進展緩慢了下來。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是英軍負責後衞?法軍的實力讓人不能相信

更關鍵的是,英國皇家空軍奉命全力掩護部隊撤離,儘管他們需要跨海作戰,留空時間短,但依然對戈林的空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德軍轟炸機常在對手戰鬥機的干擾下慌亂投彈,有的投向了大海,有的偏離了目標,轟炸未達到預期效果。
即使炸彈投在了沙灘上,也被柔軟的沙子吸收了大部分的爆炸力,哪怕是在身邊爆炸,無非是濺起一臉的泥沙而已。德軍轟炸初期,沒有見識過這麼猛烈轟炸的盟軍官兵們亂作一團,到後來乾脆原地趴下,等德軍轟炸機走後,繼續有序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是英軍負責後衞?法軍的實力讓人不能相信

這種無目的的零星轟炸一直在不間斷地進行。習以為常的盟軍官兵們,紛紛放棄戒備,做他們要做的事情,排在後面等候上船的士兵們,甚至玩起了沙灘排球,就像歡度週末一樣悠閒自得。頭三天,盟軍共有6.5萬人安全撤往英國本土。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8 字。

轉載請註明: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是英軍負責後衞?法軍的實力讓人不能相信 - 楠木軒